上周五(7日)大批以色列军警闯入穆斯林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并向人群发射橡胶子弹和闪光弹后,新一轮巴以冲突越演越烈。周一(10日)起武装组织哈马斯接连向以色列发射超千枚火箭炮,却惹来以色列以连场空袭报复。
巴以冲突:图为5月11日,以军空袭加沙地带,天空被火光映照成橙红色。(Reuters)
事件不但已造成超70人死亡,亦将局势推向全面战争边缘,国际社会除了呼吁各方克制已不见有何作为。美国和以色列更尝试把军事行动描绘成保家卫国之举,压根就是无视后者多年来对巴勒斯坦的种族隔离和压迫。
这次巴以冲突在疫下升温,主要有三重导火线。一是以色列军警突袭位于东耶路撒冷的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并在内发射橡胶子弹和闪光弹;二是当局正迫令居住于谢赫贾拉的数十户家庭须于限期内迁出,以便让以色列的囤垦者迁入;其三是武装组织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出最后通碟,要求其军警撤出阿克萨清真寺不果后,哈马斯以火箭炮攻击以国。这三条冲突主线就成了“全面战争”的前奏。
哈马斯介入局势
周一起哈马斯接连向以色列投掷超千枚火箭炮,虽然大多都被以军的“铁穹”防空系统击落,但少数亦能突破拦截。然而以色列的报复行动则以十倍力量还击,先后出动军队空袭加沙数百次。行动虽然杀死了10多名哈马斯成员,包括指挥官埃萨和网络及导弹科技主管塔赫拉,但同样有平民和儿童遭炮火误杀。
不过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除了警告双方正迈向“全面战争”外,已没有实务方法让冲突降温,就连安理会欲发公开声明亦遭美国叫停,被指做法或会损害华府斡旋停火的努力。
一如以往巴以冲突的论述,美国和以色列的宣传工作,亦将焦点置于脱离历史脉络的正邪对立。尽管美国民间已声音要求华府撤回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但总统拜登仍不为所动,仅是称以色列有“以色列有合法权利保卫其国家和人民”,并指会向其盟友和提供援助,与“我们的朋友站在一起”。
美前总统特朗普亦跳到台前,批评“在拜登的领导下,世界变得更暴力和更不稳定,因为拜登的软弱,以及对以色列支持不足,才会导致对我们的盟友遭到攻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接获拜登的电话后,亦继续挑动国内的好战情绪,不但称以色列将会“继续采取行动,打击活跃在加沙地带的恐怖组织哈马斯”,更称空袭行动“仅仅是开始”,并会像“他们从未梦过那样”。
这些言论不但反映美国不但只顾盟友的死活,而没有关心冲突升温的原因,犹如向内塔尼亚胡的军事行动大开绿灯,并非出于止战的意愿。
解决问题要放下计算
巴勒斯坦人以暴力抗争的困境,可反映在哈马斯当下被污名化冠以“恐怖组织”的名称。在不少外国人眼中,火箭炮和自杀式炸弹可谓是哈马斯的“招牌”,但其组织原意是为“伊斯兰抵抗运动”,目的在于坚持“武装抵抗”是解放巴人的唯一出路。虽然哈马斯在西方国家臭名昭著,但在巴人心中却有如慈善组织,有份在被长期锁国的加沙提供食物银行、学校和医疗诊所等社区设施。
但由清真寺被军警扫荡至冲突走向全面战争边缘,局势升温之快,不只关于以色列冒犯了宗教圣地,背后更潜藏了巴人超半世纪的愤恨,而以色列对种族隔离政策更是罄竹难书。例如,以色列的《基本法》将该国界定为“犹太民族国家”,并“授权具有相同信仰和国籍的人组成社区”,完全无视国内超百万阿拉伯人的基本人权;而其《缺席者财产法》则是用来充公和强占巴人因逃避战乱而留下的土地和财产。
但除了这些歧视法例,以色列更在“国家安全”的借口下,对巴人实施严格行动限制,不单在“边境”设置多个检查站,更正在兴建长达700公里的“隔离墙”,以分隔西岸和以色列,同时更对加沙等地作封锁,使至数几十万计的巴人每日皆要在缺水缺电的情况下挣扎求存。
在正常政治制度下,哈马斯以暴力对抗压迫虽不合情理。但以色列未曾缓解问题,半世纪来多次压迫巴勒斯坦人,无疑要为又一轮暴力冲突负责。巴以冲突问题已纠缠世界半世纪,国际社会必须放下政治利益,切实解决分歧,不要令更多人赔上性命。
— END —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