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王睦广5月1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受市政府委托,深圳市财政局将2020年深圳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据悉,2020年,来源于深圳辖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9789亿元,比2019年增长3.9%。其中,中央级收入5932亿元,增长5%;地方级收入3857亿元,增长2.2%。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深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再加上各项转移性收入,总收入达到了5393亿元。

去年来源于深圳辖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89亿元

深圳属于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财政管理体制不同于一般城市,来源于深圳辖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中央级收入和地方级收入。从深圳2020年预算收支情况来看,2020年,来源于深圳辖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9,789亿元,比2019年增长3.9%。其中,中央级收入5932亿元,增长5%;地方级收入3857亿元,增长2.2%。地方级收入中,税收收入3095亿元,增长0.9%;非税收入762亿元,增长8%。

需要指出的是,衡量地方公共预算总收入还要考虑上级补助收入等各项转移性收入情况。2020年,深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各项转移性收入,总收入539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78亿元,考虑上下级财政体制结算后,总支出5220亿元。收支相抵后结转结余173亿元。

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有亮点

抗疫 共投入87.7亿元疫情防控资金

2020年,面对突发疫情,深圳财政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经费,确保不因经费问题影响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全年共投入87.7亿元疫情防控资金,主要用于医疗救治、疫情防控人员补助、防控设备和物资、医疗机构建设等。在财政支持抗疫方面,深圳实现了多个全国率先:在全国率先启动应急资金拨付机制,2020年1月22日即紧急追加下达了疫情防控应急资金;在全国率先建立防疫采购“绿色通道”,快速启动应急事项政府采购简化程序;在全国率先落实患者救治政策,成为第一批出台“筛查、治疗全免费”具体政策的地区,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

保民生 九大类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接近七成

2020年,深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民生支出、促创新发展。全市九大类民生支出2,839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接近七成。其中,教育支出达851亿元、增长18.8%,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20%,在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生均拨款标准位居全国前列;全市卫生健康支出441亿元、增长31.3%,持续推进健康深圳建设,公立医院平均财政投入占其总收入比重达32%,位居全国首位;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58.6亿元,惠及企业53万户次。

惠企纾困 为市场主体减负超1100亿元

在惠企纾困、促进经济企稳回升方面,2020年,深圳释放减税降费让利政策红利,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1100亿元。其中,落实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超800亿元,落实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免除政府物业租金、返还城镇污水处理费等深圳“惠企16条”政策为企业减负300亿元。

发挥中央直达资金惠企利民作用,深圳市共收到直达资金152亿元,截至2020年底基本支出完毕,惠及企业4.3万家、人员310万人。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扩围升级”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入池贷款大幅增加到5500亿元,惠及14.7万户市场主体。

多渠道筹措资金 共获得债券类资金632亿元

面对财政收入下降而疫情防控、稳增长等支出大幅增加的形势,深圳财政着力化解减收增支矛盾,加大统筹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此,深圳积极争取更大规模发债额度, 2020年共获得债券类资金632亿元,较上年翻番,重点投向水污染治理、卫生健康、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有力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20年预算收支相关数据为执行数,待中央财政正式批复深圳市2020年决算后可能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