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年男人工作被骗,负债200万,老婆离婚,43岁开始创业,连注册公司的2万元都要找人借,历经33年,公司从一个小作坊成为世界前500强企业,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这位男人的名字叫任正非,43岁之前,他也和普通人一样,结婚生子,有稳定的工作,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安稳地过了,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中年危机,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SectionTitle="任正非的前半生只是一名普通人" Type="norma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正非出生于贵州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家中兄弟姐妹6人,他的童年时期是在饥饿中度过的,当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个白面馒头。

虽然家中极度困难,但父母非常重视教育,坚持供他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当起了基建工程兵,由于军队改革,任正非后来转业到深圳一家国企,工作顺遂,某天却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陡坡。

任正非在一笔生意中被人骗了,导致公司200多万货款收不回来。当时他每月的工资才100多元,面对欠下的巨款,任正非果断被公司“炒鱿鱼”了。

当他失去了工作,还负债200万时,妻子不堪负重,选择与他离了婚。面对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兼顾6个弟弟妹妹的生活,一大家人只能租住在深圳的一间小房子里,生活陷入了窘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正非为了养家糊口,承担起家庭重担,他还没来得及感伤中年危机,便自谋了一条出路,找朋友借了2万元,成立了华为公司,主要代理香港的模拟交换机在大陆赚取差价。

创业初期,任正非并没有太多的理想主义,只是为了让全家人吃饱饭,在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的情况下,他一路披荆斩棘,用33年时间把华为带到了世界面前!

他是怎样一步步让华为由弱变强,称霸世界的呢?

军人的气血让他决定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交换机

军人的气血让他决定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交换机

任正非在卖交换机时,发现中国的市场全部被外国企业垄断,那时中国电信行业需求巨大,但只能受制于人,外企时常坐地涨价,令中国商人苦不堪言。

任正非具有天生的商业敏感度,加之军人出身, 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保卫领土的决心,他决定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要研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交换机。

从此他和“代理商”这个身份告别,踏上了企业家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华为开始自主研发程控交换机,员工只有50人,公司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所有人吃住都在一起,干累了就睡一会儿,醒来再接着做。后来这种精神在华为成为了一种传统,被称为“床垫文化”。

为了鼓励士气,任正非在动员大会上发誓:“这次研发成功,我们都有发展,如果研发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

经历了3个月的白加黑,终于不负众望,华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首批3台交换机如期发货,如果这次没有成功,公司将面临破产,所幸华为挺过来了。

后来华为在任正非“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下,经过2年时间迅速占领了农村市场,然后又以低价策略与外企瓜分城市市场,这时的华为如一头猛虎,在国内市场攻城掠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正非说:“为了活下去,我们必须走出国门,主动进攻,在市场搏击中学习,熟悉市场,赢得市场。我们决不后退、低头,不能被那些实力雄厚的公司打倒”。

华为就是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开始寻求一条“走出去”的发展之路。

华为遭受诽谤、背叛,至暗时刻该如何绝地反击?

华为遭受诽谤、背叛,至暗时刻该如何绝地反击?

华为刚走出去时,一直没有单子。曾在俄罗斯,华为四年没有一单生意,华为人硬是死守在西伯利亚,熬到西门子、阿尔卡特都撤资时,才慢慢站稳脚跟。

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初露锋芒,便遭到大国公司围困,此时任正非遇见了华为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这个人用3年时间将华为的市场营收,从4.1亿做到了200多亿,一度被认定为华为的接班人,但后来却差点让华为死去。

他就是李一男,任正非对他宠爱有加,不仅给钱给权,还尽可能为这个技术天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但私欲膨胀的李一男,却背叛了华为,背叛了任正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一男在“内部创业”大潮中,带着价值1000多万元的华为设备,北上创建“港湾网络”,因为对华为产品和市场优劣势十分清楚,港湾迅速抢占市场,它一边在市场上与华为竞争,还一边到华为挖人。

2001年,上百号华为核心研发人员在高薪、期权的各种诱惑之下加盟港湾。如果说员工出走事件是一把悬梁利剑,那么在国际战场上,初出茅庐的华为又迎来了不速之客。

2002年12月,通讯巨头思科提出华为侵犯了其产品知识产权,要求华为承认侵权并赔偿,甚至停止销售其所有产品。

面对咄咄逼人的思科,华为思考再三后决定:将已经在美国销售的十几台争议产品悉数回收,但拒绝承认侵权。华为的示弱举动,却被美国媒体和思科看成做贼心虚,各种指责纷至沓来。

在美国媒体看来,“侵权几乎是中国企业的标配”。社会舆论更是认为:落后的中国不可能制造出高科技产品,即便有也一定是靠模仿、抄袭得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在中国,不少知名媒体初期也都相信了思科的一面之词,认为华为侵犯了思科的知识产权。

思科随后将华为送上了法庭,诉讼内容长达77页。此时很多客户都暂停了与华为的合作,同时,港湾在国内也频频“抢食”华为的市场,任正非陷入了内外夹击的绝境。

面对爱将背叛,核心骨干流失,IT泡沫破灭......国外市场又遭遇思科诉讼,致命危机接踵而至,任正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内心深感无力,就在这时,他的健康状况也特别糟糕,还动了两次癌症手术。

任正非曾写道: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

人生不可能顺风顺水,在危机面前,有些人一蹶不振,有些人则越挫越勇。而任正非就是在夜里哭完,第二天依旧充满斗志,华为迎来了一场绝地大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思科的咄咄逼人,任正非做出指示:“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很快组建了专家“应诉团队”,赶赴美国。

在长达几个月的庭审中,华为与思科激烈交锋,斗智斗法,经过双方多次反复举证,最后思科与华为达成和解。

困难一旦被战胜,就会反过来变成能量与营养,从而让胜者更强大。此战让籍籍无名的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声名大振,其产品随后也赢得了众多国际客户的信赖。

当华为与思科的诉讼告一段落后,任正非腾出手,开始与李一男等“叛将"展开对决。为此,华为在公司成立了一个特殊的部门“打港办”。

不能让港湾赚到钱、更不能让港湾上市,成了“打港办”的两个基本目标。任正非要求销售部门:可以丢单给中兴、思科,但坚决不许丢单给港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确保目标实现,华为还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手段,迫使港湾的业务很快陷入了停滞状态,港湾法务部还收到了华为公司的律师函,华为称:因为港湾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将对港湾提起诉讼,最终走投无路的港湾网络宣布与华为合并。

华为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这是一支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的队伍,无论前方有多少豺狼虎豹,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华为:必定中华有为!

华为:必定中华有为!

然而今天强大起来的华为,却动了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奶酪,被列入经济制裁名单,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一天任正非早就想到了。

如今的华为,拥有强大的造血能力,面对美国的制裁,早就做好了准备,这只是华为成功路上的一个小坎坷而已,华为一路披荆斩棘,岂会被轻易打败。

华为走过了33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见惯了战场上的厮杀,走自主研发之路,是华为的杀手锏,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美国扼住咽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要经历无数曲折坎坷,才能屹立世界之巅,而任正非就是华为的一座灯塔,在他的带领下,华为一次次乘风破浪,必定中华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