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圩坡烈士纪念碑(牛圩坡革命烈士陵园),也称小董起义烈士墓,位于钦州市钦南区文峰街道文昌社区居委会五马路,为纪念1945年2月广东钦县(今广西钦州)人民抗日解放军在小董起义中被俘,经受敌人严刑拷打仍然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的陈浩、林国兴、陈中任等13位革命烈士而建。
该地址在新中国成立前的老钦州,乃是紧邻钦江的滩涂,青草茂盛,昔日为耕牛交易所,称为牛圩坡。当年部分烈士被杀害在此,群众商家惜其爱国爱家热情,捐资收集遗骸安葬在此。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部门多次修葺烈士墓。1983年4月,为缅怀和纪念小董抗日武装起义烈士的光辉业绩,发扬革命精神,原县级钦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难的牛圩坡建设革命烈士陵园,并于1992年进行了扩建。1999年4月现钦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钦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7月再次进行了全面提升大改造。现牛圩坡烈士纪念碑(园)总建筑面积9395平方米,烈士陵园坐西向东,面临钦江,由牌坊、过道、座基、纪念碑等核心部分及绿化用地等配套设施组成。每年清明节、烈士公祭日等纪念日,钦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机关单位、学校师生、部队官兵,社会各界群众都组织或自发前来开展祭拜、主题党日等活动,倾诉哀思、表达信念,告慰烈士在天之灵。
江水悠悠,像诉说着烈士的情怀。烈士纪念碑(园)入口位于钦州永福广场附近的江滨西路,仰望陵园入口那座高大雄伟的牌坊,即使只是静静地端详、欣赏,也能感受到烈士精神的伟大。牌坊很古典,仿花岗岩石柱垒砌而成,三门四柱,正门三层,左右辅门各两层,牌坊宽约16米,高约10米,顶层为万字架中国结,足显高高大大,雄伟壮观。构成牌坊的四根立柱为四方形,基座约1.2米,正门的门楣上横刻“牛圩坡烈士纪念碑”,左右对联内容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烈士万古流芳”,牌坊的天顶为仿琉璃瓦楞。
牌坊与纪念碑间有过道相连。走过牌坊,就是宽约20米的过道,为花岗岩石铺设。过道两旁松柏青翠,树下点缀着三两个石凳,供群众和游人小憩。
纪念碑座基为正方形,长宽约20米。登上9级台阶,到碣台。纪念碑高12米,底座长5.5米宽5.5米高1.7米,四周留有宽约6米的环碑过道,供游人四面瞻仰。底座正面(西面)是小董起义浮雕,碑身正面八个鲜红大字,向人们昭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碑身南、北面分别附有白玉牌匾,上面雕刻《小董起义简介》、《烈士简介》,汉有《(13名)烈士简介》,简体坚排,字迹稳重,刻工精细,更显得庄严肃穆。
南面雕刻《小董起义简介》:
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一九四四年三月,日本进行垂死挣扎,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十二月,日军经钦州,真窜湛江,国民党军队望风遗逃,地方当局一枪不发,开门揖盗,对内横征暴敛,猖狂反共反人民,压制抗日运动,成为抗日障碍。为了肩负抗日救国的重任,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南路特委指示各县党组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组织我党领导的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钦县党组织坚决执行特委指示,组织一百五十多人一百余支枪的队伍,定名为“钦县人民抗日解放军”,于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七日在小董起义。钦县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反扑,二十一日纠集反动武装向我驻八甲平村的队伍进攻,我部实行自卫还击。为了表明抗日志向,我军向日寇占据的南宁附近推进。国民党反动武装跟踪追击,二十六日在邕钦边界华灵地区包围袭击我部,战斗整日,我方分散转移,隐弊活动,坚持斗争。国民党四处追捕,先后有十三名同志被捕。他们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其中,林国兴、陈浩、陈中任、梁家训、冯东泰、陈均苑、邱翠琼、张创业、许琨九位烈士三月十日被害于钦州牛圩坡;施邦珍、廖开邦、廖寿南、梁德卿四位烈士被害于小董白坟岭。小董起义是钦县党组织由地下活动转到武装斗争的转折点,它为以后钦县党和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争取革命胜利,以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做了准备,革命烈士以鲜血和生命在人民面前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开创了钦县人民革命的新阶段。一九四六年春,钦县党重建武装队伍,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最后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全县。为了缅怀行列,发扬革命精神,在烈士殉难处建墓纪念。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中共钦州市委员会
钦州市人民政府
北面雕刻(13名)《烈士简介》:
林国兴,广东省信宜县人,一九二三年生,一九四零年四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十二月,任中共钦县特别支部书记。一九四四年四月任中共钦小董区特派员。小董起义时,任“钦县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处主任,后被捕,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陈浩,原名邓业懋,灵山县人,一九一六年生,一九三九年十一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年到钦县小董地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小董起义时任“钦县人民抗日解放军”参谋长,后被捕,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陈中任,原名陈国镜,广东南海县人,一九二四年生,一九四一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三年到钦县小董镇教书,从事革命活动。小董起义时,担任突击队长,第一中队长,后被捕,壮烈牺牲。
梁家训,又名梁惠贞,钦县龙门人,一九二二年生。一九四一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年到小董任教,从事革命工作。小董起义时为政工队员,后被捕,壮烈牺牲。
冯东泰,原名冯训庠,合浦县南康人,一九二三年生。一九四零年六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四四年秋来钦县平吉榃兰及板城大塘小学任教,从事地下工作。小董起义时为政工队员,后被捕,壮烈牺牲。
陈均苑,合浦县人,一九二五年生。一九四零年一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年,由党组织派出省立钦州师范读书,从事革命活动。小董起义时为政工队员,后被捕,英勇牺牲。
邱翠琼(女),钦县小董镇人,一九二五年生。一九四四年在小董镇教书,参加革命活动,小董起义时为政工队员,后被捕,英勇就义。
张创业,又名张西澜,钦县龙门人,一九二四年生。一九四二年到防城县教书,一九四四年春到小董镇任教,从事革命活动。小董起义执行任务被捕,英勇就义。
许琨,钦县大寺人,一九二零年生。一九四一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小董起义后被捕遇害。
廖寿南,原名廖永和,钦县板城人。一九二一年生。参加小董起义时为战士,被捕后在小董牺牲。
廖开邦,钦县小董人,一九一九年生。参加小董起义为战士。被捕后在小董牺牲。
施帮珍,又名施琼忠。钦县小董人,一九二一年生。参加小董起义为战士。被捕后在小董牺牲。
梁德卿,钦县那蒙人,一九一四年生。参加小董起义为战士。被捕后在小董牺牲。
13名烈士牺牲时大多年仅20来岁,最少的才19岁,正青春芳华。但他们有的舍弃优裕的生活,有的抛开妻儿,为了抗日救国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生命。
林国兴烈士,广东省信宜县人(今广东茂名信宜市,县级市),小董起义时任钦县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处主任。林国兴原名林芳,出生于1923年。1937年秋,他小学毕业后考入信宜中学读初中。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各族人民正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进行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废除一党专政的抗日民主救亡的主张,已在全国城乡广泛传播,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林国兴自幼勤奋好学,在抗日浪潮的激励下,更加努力看书读报,又得到一些进步人士的指导帮助,逐步孕育了民主进步思想,立志救国救民。林国兴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由抗日民主主义者升华到共产主义者。1940年4月,年仅17岁的林国兴在信宜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由中共党组织安排,他又和近10名党员同学转学到南路临时中学读书〔即广雅中学。广东广雅中学由清末名臣张之洞创办于1888年,位于广州市西村,被称为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更被誉为“培育中华英才的摇篮”,与湖北的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并称为全国的“四大学府”。1938年秋广州沦陷,广雅中学搬迁至信宜县改称“广东省南路临时中学”,直至1945年抗日胜利才回迁广州〕。
1941年12月,中共广东省南路特委为了加强新区的开辟工作,将林国兴和同一个支部的梁永曦(来钦县后改名为梁子材)从信宜调到广东钦县来。当时,林国兴正在读高二,为了党的事业,他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瞒着家中的父亲等人,秘密离开了信宜(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信宜的同志和他的家人,才知道林国兴被调来钦县,并且已在1945年牺牲)。
从广东信宜到钦县近400公里,林国兴一路跋山涉水。林国兴和梁永曦到湛江赤坎的中共广东南路特委所在地报到后,由王次华带到钦县。行前,中共广东南路特委决定林国兴、梁永曦到钦县后,与先来钦县的周才业(原名黄木芬,1945年3月到广东防城后,改名陈汉东),共同组成中共钦县特别支部,由林国兴任特支书记。
在1942年——1945年这段在钦县工作直到牺牲期间,他无论到哪里都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他勇于担当,信仰坚定。当时,中共钦县党组织的力量较为薄弱,顽固反动势力反而比较强大。首先广东钦县的第一个党支部是1939年冬广东省立钦州师范学校(以下简称“钦师”)在日寇进犯钦州后迁至粤北连县时成立,在日寇撤离后1942年回迁钦州,因各种原因被解散(注:已于1983年4月宣布平反,恢复名誉),而1940年我党在国民党南路第九游击队的钦县特别支部(住址在灵山)的党员也已陆续撤离(到合浦)。林国兴到钦县后,为了扩大党的阵地,从1942年春到1944年冬的3年多时间里,他以教师的职业为掩护进行活动。1942年春季在黄屋屯中心小学任教;同年秋季,转到钦州镇第八保校(地藏庙小学);1943年秋又到小董,先后在岭尾小学、小董中心校等处工作。
他为人正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林国兴在黄屋屯中心小学任教时,国民党乡长兼校长挪用应发给教师的工资去做生意,每月只发给教师伙食费。他带头组织教师同乡长进行说理斗争,在群众的力量和铁的事实面前,乡长不得不承认错误,给教师补发工资。
他党性坚强,艰苦奋斗。在公开的岗位上,白天他利用各种机会做合法工作,休息时间就进行紧张的秘密工作。他在黄屋屯中心小学任教时,他认真指导师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发动师生出版名为《光明》的墙报,对教师进行团结教育工作。经过培养,发展了梁汝瑊、苏萍(女,苏华东,合浦人)两人入党。在小董工作时,吸收了梁汝泉、黄厚岑、刘惠英等人入党,在学校、农村,为中共钦县党组织培养了一批骨干,对日后的革命斗争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期间,小学教师的生活待遇非常低,每月工资只有百斤大米,或十三四斗稻谷,有时还会被克扣,只供食饭,没有零用钱。林国兴来钦县时毫无积蓄,少衣缺被,生活条件本来就很艰苦,但他却经常把当教师领得的工资,只留下少部分来作为伙食费,将大部分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或借给组织,自己含辛茹苦甘如饴。
他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1944年3月,上级调卢文来任中共钦县特派员,实际上担任钦县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林国兴是钦县地区工作时间最长、成绩最突出的党员,可以说是“打下江山的功臣”,但他全力配合卢文同志,大力做好地下工作。1945年决定发动小董起义时,朱守刚、周才业为正、副指挥,卢文为政治委员,陈浩为参谋长,林国兴为政治处主任。林国兴不仅不是主要领导,还负责最艰难的工作:争取长滩区新月塘地主黄雄仕的抗日常备中队的支持。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深入、艰苦、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他们终于争取到该中队的14个人,并拿到黄雄仕的轻机枪参加起义。
小董起义失败后,队伍被打散。林国兴遭到逮捕,被押送钦州,和在其他地方被捕的陈浩、陈中任等人关在一起。国民党钦县政府对林国兴多次进行审讯,严刑拷打,但他坚贞不屈,毫不畏惧。敌人伎俩用尽,却一无所获,最后下令把他和其他被捕的同志共9人秘密杀害,牺牲时年仅22岁。
图:卢文旧照
1985年2月,纪念小董抗日武装起义40周年时,当年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卢文同志写下了《南乡子·小董起义四十周年祭》这首词,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林国兴等13名革命烈士深切的缅怀之情,寄托了无限的哀思,也表达了真诚的赞颂:
故友哪寻求?
牛圩坡坪冢一丘。
往事重重勾旧绪,
悠悠。
风雨苍黄四十秋。
立志解民愁,
宁愿牺牲把节留。
荡尽恶魔除旧制,
胜收。
不朽芳名万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用血汗和生命写就的壮丽篇章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今天,牛圩坡烈士纪念碑(园)与毗邻刘永福广场已经连为一体,东临江滨西路、南临金海湾大道,交通便利,是钦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钦州人民文化休闲体育运动休憩胜地。漫步在烈士纪念碑(园),南方特有的小叶榕给游人带来夏日的清凉,常使我联想起“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成语,把自然意义的栽树、乘凉演绎并突现为英雄文化为本体、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钦州精神,把烈士纪念碑(园)从专对烈士凭吊、悼念的纪念地,改用于既凭吊又游览的“烈士陵园”,对公众开放,造福一方,使烈士们为之奋斗、为之流血、为之牺牲的初心——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而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更有了现实意义。刘永福广场、牛圩坡烈士纪念碑(园)修成后,吸引了千百游人来此晨练,来此娱乐。年迈的老人携手相伴;年轻的情人拥肩搭背;妈妈手牵着刚学步的婴儿,蹒蹒跚跚;游人前前后后,络绎不绝。
钦江滔滔,岁月悠悠;墓碑挺拔,松柏常青。现今的钦州已是广西乃至全国开放开发的前沿热土,烈士的英灵得到慰藉,烈士的革命精神世代相传,烈士的英名万古流芳!
资料参考:
《钦州文史第8辑•解放钦州与巩固政权》,索书号:K296.73/0030,钦州市图书馆官方网站www.gxqzstsg.cn钦州市特色资源共享平台有《钦州文史》等系列图书的电子文档)
当您接到0771-12340绩效考评民意调查电话或微信调查问卷,请耐心接听和回答,客观评价钦州各项工作,为钦州点赞!
▍图文来源:钦州市图书馆
▍图文整理:利意婷
▍校 对:董志鹏
▍审 核:郑悦桦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