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奇的鲎

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的血液是红色,只有少数几个例外,比如知名度较高的中华鲎和章鱼,它们的血液都是蓝色的,而且它们在各自领域都是神奇般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鲎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我国的二级保护动物,每年都有人因偷捕、烹饪鲎受到法律制裁。鲎外形像螃蟹,但没有张牙舞爪的大爪子,身体呈暗褐色或青褐色,且被硬质外壳包裹;拥有4只眼睛,其中的两个复眼位于头胸甲两侧,头胸甲两侧前端是0.5毫米的两个小眼,该眼睛对紫外光线敏锐,但只能感知亮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鲎存在的时间比恐龙还要久远,大约出现在古生代的泥盆纪,距今已4亿多年的时间。科学家从不断挖掘出土在不同时间点的鲎化石发现,鲎的体型外貌几乎从未改变,所以鲎又有“活化石”之称,对科学家研究远古时期基因存续、变化提供了坚实的素材。

然而鲎在几千年时间里,一直被看作是一种可烹饪、做成美味的水产品,真正声名大噪不过是近60/70年的时间,但也导致鲎数量急剧萎缩,如今更是奔向了灭绝的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鲎闻名遐迩全拜它的蓝色血液所赐,这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技术使得科学家对鲎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人和牛羊等哺乳动物依靠血液里的血红蛋白输送氧气,而鲎不是,它依赖血蓝蛋白。血蓝蛋白含有铜离子,在没有氧气附着的情况下呈无色透明的状态;一旦有氧气附着,铜离子与其迅速发生反应,且被氧化成深蓝色。鲎离开氧气则一命呜呼,所以它只能以蓝色血液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鲎血液呈现蓝色的秘密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没发现它的“过人之处”,而是把它看作血液呈现的另外一种方式,仅此而已。转折发生在1956年,科学家在研究鲎的血液循环时,尝试着向鲎的体内注入了革兰氏阴性菌,以观察它的反应。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鲎体内原本流动的蓝色血液逐渐凝结成了胶体状,鲎也随之死亡。

原来革兰氏阴性菌的毒素能激活鲎血液里沉睡的一种酶,该酶能使血蓝蛋白短时间内由溶胶变成凝胶。而后,科学家先将鲎血液里的血细胞、血清分离,接着把提取的血细胞置入水溶剂中使之膨胀炸裂,得到细胞裂解物最终成为现代广泛应用的鲎试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鲎试剂无疑是一项成功的发明,使用鲎试剂可立即检查出病人是否被细菌毒素感染,一般15分钟左右仅能完成整个过程,而且即便是毒素、细菌含量低至万亿分之一,成功率依然维持高位。

除此之外,鲎试剂还用于新创疫苗的检测:在鲎试剂中滴入疫苗注射液,如果鲎试剂变蓝或凝固,则说明疫苗里大概率含有细菌毒素;如果试剂不凝固、无任何反应,则说明疫苗是安全的。如今鲎试剂更进一步在食品及饮用水等领域也得到应用,但鉴于鲎试剂越来越稀缺、价格居高不下,只是在一些重要、关键性场合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我国在30年前已把兔法全面替换为了鲎试剂。兔法说白了就是把要检测的细菌毒素注入活体兔子体内,每隔30分钟检测一次兔子的体温及其他参数。如果兔子有发热、呕吐等症状则说明毒素在发挥作用。诚然兔法相比鲎试剂在耗时耗力且准确性不高,但不失是有限条件下的一种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鲎的现状

鲎试剂的便捷性及准确性使之迅速得的普及,随之而来的是对鲎血的巨大需求。资料显示,全球每年要捕杀40万只鲎,而这远未满足市场的真实需求,所以鲎血价格一路攀升,如今更是达到6万-10万/升。

和其他生物相比,鲎有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成年鲎每次抽取体内1/3的血液,不会威胁到鲎的生命安全,鲎只需休闲7天就能“满血复出”,但每年仍有少则5%、多则20%的鲎死于抽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外的是,科学家发现保护区鲎的数量与预想的有明显的偏差,研究发现虽然鲎的父体、母体可通过造血弥补损失,却为鲎的繁殖能力埋下了隐患:但凡经过抽血的鲎,产出的幼崽数量至少锐减50%以上,而且幼体在个体大小、健康程度等方面都不占优势。要知道一只鲎幼崽直至性成熟需要10-13年,想更快地开枝散叶更是难上加难。

鲎在我国以中华鲎为主,在华南地区鲎自古便是一道野味美食,其中以广东、福建、广西最为突出。上世纪50/60年代,单是福建平潭鲎日产量就有1000对,然而到了本世纪初每日捕获量只有4对,我国此时还未大规模引入鲎试剂,绝大部分鲎进入了人的肠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在鲎价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90年代一只2-3斤的中华鲎只需30元就能买到,遇到市场低迷时,价格还能下探到18元;等到了2018/2019年同规格的鲎一上涨至了300-500元。正因如此,除去个别的偷捕外,某些商户把国外野生鲎通过各种手段输送到国内获取暴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不断恶化的水体环境是导致鲎数量减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以越南为例,越南海岸线曲折、蜿蜒,拥有大片水域适合养殖鲎的区域,然而越南更热衷于见效快的鱼虾蟹,把滩涂、堤岸的红树林统统推倒,海草铲平,全部替换成虾塘等。红叶林及海草床营造的生态系统一度被认为是最适合鲎繁育的,在这里生长的幼崽最高提升20%,意味着同面积下鲎产量最高增加20%,无疑是一个巨大宝藏,然而只能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我国而言,虽然在福建、广西、广东等地建立了多个保护区,然而沿海生态环境极其复杂,加之以抽取海水为主的工业开发频繁,鲎的繁育及数量增长状况并不乐观。

目前,我国每年对鲎试剂的实际需求量已突破了1000万支,意味着至少需要10万对鲎“鲜血”,现在鲎产量与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以养殖为主的人工干预方式成了唯一的选择,虽然还存在诸多困难,不过看看如今有点泛滥的金钱龟和娃娃鱼,只有开出一个口子,不要小觑我国养殖户的创造性。

原创: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