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的胡尔卡奇在迈阿密大师赛决赛战胜了更年轻的辛纳,当年轻的西西帕斯在蒙特卡洛大师赛决赛战胜了年轻的卢布列夫,当年轻的小兹维列夫在马德里大师赛决赛战胜了年轻的贝雷蒂尼,我们以为年轻人终于在网坛站稳了脚跟,甚至有取代费纳德三巨头之势。

但是,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结束的罗马大师赛再次见证了巨头回归,决赛对阵双方依然是人们最熟知的两位巨头——纳达尔与德约科维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法网之前的最后一站大师赛,两位巨头在疏离年初的三项大师赛决赛后,在最靠近大满贯的大师赛中再次完全接管了比赛。

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之前三站年轻人大放异彩的大师赛,是巨头们战略性地放弃?当然,如果想到纳达尔参加了两站大师赛,德约科维奇参加了一站,你可能觉得这样的猜测并不符合实情。不过,如果你再回想一下迈阿密大师赛惨淡的参赛阵容,你就会发现这确实是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在大师赛上做出的暂时性的战略撤退,至少在迈阿密大师赛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持以上猜测还有一个重要依据,那就是德约科维奇前阶段的表态,他说今后将更加精简赛程,以确保以最佳状态出战大满贯

临近法网,巨头开始振作精神,通过发力收复失地来备战即将到来的大满贯。于是,我们就看到在罗马大师赛上,年轻人再次被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打得稀里哗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遭受巨头捶打的过程中,很多人不由得对年轻球员产生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我们不禁要问,与巨头相比,这届年轻人到底差在哪里?

首先就差在心态上。在以西西帕斯、兹维列夫、卢布列夫、辛纳等人为代表的优秀新生代球员中,他们在体能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甚至在与巨头的对决中已经占据了优势。但是,决定比赛输赢的从来不止于技术和体能,稳定成熟的心态更为重要,而这些年轻球员最大短板就是心浮气躁和缺乏足够的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差在进取心上。费德勒、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击败他们那个时代的巨头,首夺大满贯的时候都很年轻。反观现在,蒂姆去年夺得美网时已经27周岁了,而三巨头在同样的年纪早已荣誉等身,统治地位稳固了。当代年轻球员们大概是被三巨头压制得太久,似乎普遍都失去了进取心,或许大多数人都在等着三巨头年纪上升带来的状态体能下滑,至于去击败巨头,尤其是在大满贯中击败巨头,他们对此并没有什么期望和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是差在补短板的动力不足。回顾三巨头的成长史,他们在首夺大满贯之后,迅速在硬地和草地大满贯扩大领地,如果不是因为纳达尔在法网的恐怖统治,相信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目前可能不止只有一个法网冠军。而现在的年轻球员很少有人能在四大满贯中都有稳定均衡的表现,要么昙花一现,要么偏科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两次打入大满贯决赛的梅德韦德夫硬地成绩突出,而红土成绩堪称一塌糊涂,2017-2020年连续四年在法网一轮游,在马德里和罗马的历史成绩也全都是一轮游。

再比如,近来表现亮眼的西西帕斯,他的世界排名已经高居世界第五,但他在澳网和法网的最好成绩就是四强,温网和美网从没有突破第四轮。被众人看好的卢布列夫,在四大满贯的最好成绩也仅是四次闯入八强。

被视为未来之星的辛纳,除了去年在法网闯入八强,其余三大满贯均是一轮游或两轮游。当然,这与他太年轻、大满贯参赛次数太少也有一定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是差在关键分的表现上。巨头之所以成为巨头,就在于拥有强大的自信心,在关键比赛、关键局和关键分时总能进一步提升状态,打出荡气回肠的经典比赛。而很多新生代球员往往一到关键时刻不仅不能进一步提升状态,反倒更容易心态崩溃,一泻千里,频繁上演“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戏码。

此外,年轻球员的阅读比赛能力、应变和调整能力、执行战术的果敢和坚决都与巨头有不小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决赛战胜西西帕斯后,德约科维奇在更衣室遇到了纳达尔,他说:“我和拉法在更衣室里笑了一下,我俩开玩笑说老家伙们还没有放弃。几天前,拉法曾说罗杰、拉法和诺瓦克三人都老了。但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我觉得我们三人展示了一些不同的,新鲜的能量。

“我们对此一笑而过……我真的很高兴,我们三人的表现证明,在与新生代球员的对决中我们并没有退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约科维奇这番话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如果纳达尔仍延续着对红土的统治,德约科维奇对大满贯持续保持着强烈的渴望和动力,那么,年轻球员的曙光还远没有到来。(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