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真假莫辨,不吹不黑。纯属八卦,聊作笑谈。
中国目前有多少家高校?
教育部的官方说法,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有 3005 所。
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的话,咱们来对比另一个数字。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共有 2851 个,包括区、县、县级市、旗、林区和特区。也就是说,中国的高校,每县匀一个都还有富裕。
图片来源:教育部
但是,这么多高校里,本科院校只有 1272 所,还不到一半。其中算得上名校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名校还大多聚集在几个中心城市,不断上演相爱相杀的高等教育偶像剧。
01 北京
中国前两名的高校共有两所,排名不分先后是北大和清华。两校不仅同在北京,而且隔着中关村北大街形影相吊。正因如此,两校互称对方为「隔壁」。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作为全国唯二的 Top 2 高校,这对邻居有着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若是比拼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科实力,两校肯定是在伯仲之间,难分高下,到底谁更好,只能「公道自在人心」了。
北大觉得自己比清华好,一是大家说起两校,一般都称「北大清华」。二是在教育部的高校名单里,北大是 No. 1,清华仅是第三。而且,就算按拼音字母排序,北大都应该排在清华前面嘛。别忘了,两校中间那条路,可是叫中关村北大街。
清华觉得自己比北大高半头,一是「清北」或「清北复交」的惯称,二是高校的排名,国内榜单头把交椅两校互有胜负,但国际榜单上,清华的排名大多都压过北大。说到路,北大不是还被清华西路和清华南路围着嘛?
饶是如此,清华仍然足够低调,在庆贺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把北大写到了前面 —— 基本礼节还是得有滴~
图片来源:网络
就在北边两所 Top 2 高校相爱相杀的时候,一路向南,有几所高校正在酝酿搞大事情。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由北向南沿中关村大街横跨北三环西路。教育部高校名单里 No. 2 的人大,曾几何时独占中国高等教育全部概算的五分之一,五十年代居于京城四大高校的「人北清师」之首。如今比照 Top 2 却明显处于下风,甚至无缘 C9 之列。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江湖传说,为打破两强局面,人大谋划与北理工合并,组建一所「中国民工大学」;街对面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闻风而动,要求入伙,合力组建「中国农民工大学」;南边的北外认为这个名字太土,不够国际化,不如自己也加进去,成立「中外农民工大学」。
这个段子绝非捕风捉影。上世纪 90 年代末,人大内部多次开会讨论与北理工优势互补的问题。
1998 年 9 月 11 日(又是 911),人大、北理工、北外和中央民大四校领导商讨合作办学的事宜,决定先建成密切合作的办学共同体,如果得到国家支持,再推进四校合并。
然而,不到一年,1999 年 5 月 8 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政府为加强军事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将北理工、北航等 6 所院校划归军队国防科工委管辖。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自此,北理工再无合并可能。传说中的「中外农民工大学」也只能无疾而终,京城 Top 2 相爱相杀的局面延续至今……
02 天津
北京与天津两个城市之间的关系咱姑且不论,单说起名校同城又是邻居这事儿,天津的两所高校可算是模范了。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两所高校不仅隔壁,还同在一个街区,号称全国距离最近的 2 所高校,没有之一。两校共用天南门 / 南天门,药学院大楼一分为二,两校各一半。
传说在世纪之交的高校合并浪潮中,两校也曾动过干脆一起过日子的念头,但在合并后高校的命名上,却没取得共识。
天大先提议说合并后可以叫「天津南开大学」,南开双手赞成。天大想想,好像哪里不对……
那不如叫「南开天津大学」吧,南开又鼓掌叫好。天大一琢磨,好像又不行……
考虑到自己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的衣钵传人,天大又提出要不叫「北洋南开大学」吧。南开向上看了看,说还是算了吧。
虽然没能合校,但两校的关系可真没得说,连建个分校,都还是要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这种分不开的亲密关系,也得到了官方的某种证实。
图片来源:微博
官方公然搞 CP,两校学生间肯定也是很亲密的喽。比如下面这种只许我骂,外人不能骂的劲儿,像不像小两口?
图片来源:知乎
当然,真成了 CP 的两校学生也不少,南开妹子配天大汉子是两校的标配 —— 可问题来了,南开汉子跟天大妹子怎么办?
说起校友,南开有位校友天下皆知,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南开校园内有周总理的全身塑像,每年 3 月 5 日周恩来诞辰,师生们都会献花纪念。塑像下方的六个金字,是周总理的手迹,说出了全体南开校友的心声:我是爱南开的。
图片来源:网络
细究起来,周总理跟南开的缘分的确不浅。他毕业于南开中学,尔后赴日留学,但没找到接收学校。「五四运动」后又回国重新报考南开学校大学部,成为刚成立的南开大学的第一期学生。
可惜的是,周总理一直忙于革命,办报纸,搞运动,留洋…… 最后并没有得到南开大学的文凭,严格算来应属肄业。
周总理说「我是爱南开的」这句话,也颇有些掌故。
1919 年 5 月上旬,被烧了家的卖国贼曹汝霖递交辞呈,黯然下课,躲到天津卫。此时张伯苓正在四处化缘,筹建南开大学。曹汝霖听闻后,表示愿意捐 1 万元资助。张伯苓一时心动,准备投桃报李,聘请曹汝霖为南开校董。学生群情激愤,纷纷表达不满。周总理正是在这时说下了那句话:
我是爱南开的,可是我看现在的南开趋向,是非要自绝于社会不可了。
在多方反对之下,张伯苓拒绝捐款,取消聘任曹汝霖为校董的计划。
03 上海
说到高校排名,学术圈几乎都知道,中国 Top 2 高校有两所,Top 3 高校则有 7 所。华东五校并列第三,上海独占其二。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这两所学校虽然同城,但学科直接竞争不大,分别发展,各自表述。
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本着自强储才的目的,到一个地方就办一个学堂。他先是在甲午战争结束后的那年,到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学堂,也就是后来的北洋大学堂,今天天津大学的前身;隔年又跑到上海创办南洋公学,是今天交大五校的两个源头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早在 100 年前,上海交大就已名满海内外,因工程科学实力雄厚,被称为「东方麻省理工」。可就是这么个真儿的名牌大学,在解放前竟然差点被改名停办。于是上交的老学长们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护校运动。
1946 年,解放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南京国民党政府想缩减教育支出,准备停办交大航海、轮机两系,取消一个学院,甚至要把交大的校名从「国立交通大学」改为「南洋工学院」。交大不肯就范。
1947 年,教育部拨付的经费,仅为实际所需的 1/5,教师工资拖欠,公费生的每日生活费仅够买两根半油条。
在当时校长吴保丰和学生代表周盼吾多次赴南京请愿无果后,5 月 13 日,近 3000 名交大师生坐着 57 辆大卡车,开赴上海火车北站,准备去往南京请愿。
交大护校,同仇敌忾,这次请愿端的是倾巢而出,95% 的师生都来参加。南京政府如临大敌,赶紧停开上海到南京的火车,把车站清空,火车开走,连火车司机和铁道工人都被支开,就怕学生到南京搞事情。
可是,作为培养工程师的最高学府,交大怎么能被这点障碍困住?学生们分队沿铁路寻找火车,在工人的帮助下,找到一个车头和几个车皮,但没有司机。机械系的学生自己动手,挂车皮开火车,愣是让火车跑起来。
晚 6 点半,一列车头贴着「交大万岁」的火车从上海出发,轰轰隆隆朝南京进发。
图片来源:网络
国民政府见势不妙,赶紧拆掉途中一段轨道,把拆下的铁轨也搬走,让学生想修铁路都没材料。交大学子不负校名中「交通」二字,土木系学生带着工具,把后面的铁轨拆除,装到前方路段,火车继续向南京进发。
国民政府又派军队拦路,学生们毫不退缩,坚决对峙。政府终于妥协,交大护校运动取得圆满胜利!
这事儿还没完。解放后,毛爷爷在上海接见航空会议第一批火箭研制代表。当得知潘先觉代表是交大学子时,他立即问道:就是那个学生自己开火车、修铁路上南京请愿的学校吗?得到肯定答复后,毛爷爷紧握潘先觉的双手,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说回「交通」二字,现在中国共有五所交通大学传承清末「交通系」衣钵,关于谁是正脉的问题,也一直争论不休。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当这个问题摆上长者案头的时候,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 1947 届上交毕业生而有所偏袒,在致母校双甲子校庆的贺信中,他写下定论:
五所交大源于弘学一脉,百世春秋屡续文华不断。
天地交则万物通。交大百年,天下一家。
图片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与前述名校创立之初非官即商的显赫背景相比,复旦大学算是起于微末,并且还跟上海交大有点渊源。
1902 年 11 月,交大前身的南洋公学爆发墨水瓶事件,蔡元培率领一百多学生愤然离校。师生求助于天主教神父马相伯,在教会资助下,震旦公学于 1903 年成立。
两年后,金主教会想把震旦公学改为教会学校,引发师生对立,学生们又一次退学,马相伯也率领中国教员辞职,另办学堂,取名复旦,源出《尚书大传・虞夏传》: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本意是追求光明,也有复兴震旦之意。
图片来源:网络
建校之初的六年,复旦共培养毕业生 57 人,可谓筚路蓝缕。
1952 年,高等教育界开始院系调整,复旦虽调出几个系,但接纳了包括浙大、南大、交大、山大在内的十余所高校的文理院系,学科实力大大加强,奠定了未来发展的格局和基础。官方定论:
复旦是院校调整的最大受益者。
04 武汉
国内名校大都历史悠久,源头众多,想改个校庆日,不愁没有依据。就算改个校史,延长几十年办学历史都是稀松平常的,比如武汉大学。
1983 年,武汉大学举办 70 周年校庆;
1993 年,武汉大学举办 100 周年校庆;
2013 年,武汉大学举办 120 周年校庆。
别的方面发展如何,咱先不说;「3+3」的事儿,咱也不提;单说校史研究方面,武大在 80 年代的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图片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话说 1993 年时,天津大学正在全力以赴准备两年后的百年校庆。官方认定的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大学,摩拳擦掌地要把国内首个高校百年校庆做好,没想到武大半路杀出。
早先武大的源头认定为 1913 年创办的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所以 1983 年搞了个 70 年校庆。后来武大把源头上溯,认定为 1893 年创立的自强学堂,因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创办的时候,用了人家的校舍,校舍,校舍…… 怪不得湖南大学自称千年学府。
考虑到天津大学在自己校徽里写入 1895,武大的新校徽也写入 1893 字样,把这段追回的历史坐实。
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全球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武汉 Top 2 有两所,Top 3 则有 7 所,这七所 211 大学,聚集在东湖南湖一带,皆有山头,各具诨号。
武汉大学,诨名珞珈山文学院,占珞珈山;
华中科技大学,诨名关山口职业技术学院,占喻家山;
中国地质大学,诨名南望山男子地质专修学校,占南望山;
华中师范大学,诨名广埠屯女子师范专科学校,占桂子山;
华中农业大学,诨名湖北农务学堂,占狮子山;
武汉理工大学,诨名出版城猥琐男教育中心,占马房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诨名中共中央党校华中地区二分校,占茶山刘。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据说各校同学之间打招呼问家门都是这样的:
—— 同学,哪个学校的?
—— 南望山来的。
—— 幸会幸会,我是隔壁喻家山的。
—— 久仰久仰,前面那个是妹子是桂子山的……
占据喻家山的华中科技大学在一众名校中资历最浅,诞生于 1952 年那一波院系调整。最初命名为华中工学院,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和广西大学的相关专业组建。华工创办后赶上了新中国蓬勃建设的高潮,十年内跻身全国重点高校行列,并招收研究生。
图片来源:网络
注意!校徽本来就是扁的!
在高等教育饱受摧残的那十年里,华工在校长朱九思的努力下,不仅最大程度地保全了教师和秩序,而且广纳贤才,极大扩充实力。
1971 年,武汉机械学院停办,部分专业和 300 多名教职工并入华工。此外,朱校长还到全国干校农场拜访学者,共接纳各地专家教授 600 多名。朱校长的 抄底买入 高瞻远瞩,为华工变身华中科技大学后的发展存下丰厚的本钱。
十年结束后的全国高校科研能力评估中,华工名列前茅,一鸣惊人,打破了武汉大学华中地区独大的局面。
顺便,根据教育部核准的《华中科技大学章程》,华中科技大学的官方简称应为「华中大」。这个简称很霸气,华中地区的老大。不过大众口头上,还是使用「华科」或者「华科大」比较多。
中国百多年的高等教育史折射出激荡的社会发展史,名校的发展都在时代大潮中抓住了机遇,于分分合合中积累下爆发的力量。纵观国内高校,但凡有点年头叫得上名字的,绝大部分都经历了拆分、重组、重建、合并……
于是「忒修斯之船」的问题来了,包括名字,早已物是人非,啥啥都换过了的高校,怎么认定就是从前的那所高校?今天的高校,在追溯源头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准则呢?
这不仅是个历史问题,还是个历史哲学的问题,恐怕很复杂。但是,教育部早早就对校庆大操大办提出反对,要求一切从简。
图片来源:教育部
看看今天,嘿嘿,大家都懂的~
封面来源:EVEE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