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八点半,奔流文学院第十四期作家研修班在“花都”鄢陵温泉酒店会议中心如期开班,学员们早早来到教室里,大家期盼已久的讲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报告文学评论家李炳银老师来到了课堂上。他和大家分享如何写出优秀的报告文学,并希望与学员互动,他的授课很独特,从不拿稿子,却能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他不讲高深的理论,而是整堂课上都在引用作家的作品当案例,尤其是人们熟悉的作家,比如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赵瑜,还有河南本土作家肖根胜,他们的作品都成为李老师本次授课的案例分析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今扑面而来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全民皆为评论员,众生喧哗中,报告文学作为一种强势的文体,在诗歌散文、小说等众题材中脱颖而出。报告文学因其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备受各界青睐。那么,人们为什么需要报告文学?如何写好报告文学?李炳银老师的声音振聋发聩,让大家逐渐识得报告文学的“庐山真面目”,并在每个人心中撒下了“报告文学”的种子,生根、发芽。小编现将整理的笔记要点与大家分享。

报告文学是一种有力量的文学表达

李炳银老师说:“文学最根本的是要影响人。”再多跌宕起伏的故事、千奇百怪的现象,抓人眼球的噱头,让人感情上跌宕起伏,心中百感交集,但当你拭去眼泪、回归平静,头脑还是一片茫然,我们不禁停留思考,感情过后还留下什么?要记得“思想比感情更有力量”,我们要“给人的思想以触动,给人的情感以丰富,给人的精神以提升”,让人有走出苦难、困境的力量。即使是朴实的报告文学表达,却能展现社会的“亮色”,积极向上、振奋人心;拥有鲜明态度的报告文学文字,能为陷入苦难迷雾中的人们点亮灯塔,认清方向、洗心革面。李炳银老师讲到:“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理性是报告文学的灵魂,现实生活是报告文学的舞台,文学艺术的表达是报告文学的翅膀。”那么如何评价一篇报告文学是否优秀呢,答案显而易见——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正应具备这四种特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价值赋予报告文学更深刻的意义

李炳银老师引用曹丕《典论》中的一句名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肯定了报告文学所具有的积极向上、感动人心的社会价值,甚至是其他文体所不能拥有的文学的力量。报告文学的书写其实就是铁肩担道义的文学大爱和情怀。

整个上午,我们聆听了李炳银老师关于报告文学的深刻解读,作为一个有良知、有家国情怀的报告文学评论家,在他的文学书写和评论中,始终秉承着铁肩担道义的文人品格,他以“凛然之正气,浩然之文风”长期以来,直指人性、直指现实的文字为报告文学鼓与呼,让许多报告文学作家受益无穷。他的讲课把深奥的东西浅显化,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枯燥的东西趣味化让学员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