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首发于法制周报2021年第59

文 | 法制周报见习记者 李林俊

本文1566,阅读约需7分钟

编者按:4月30日,全国禁毒工作电视会议召开,41个地区被国家禁毒委评为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湖南湘潭、永州获评。两市如何摘得这一至高荣誉,背后又付出了何等艰辛努力?近日,《法制周报》记者走进两市禁毒部门,寻找他们攀登荣誉新高地的答案。

禁毒从源头,毒品远离,无愧三湘一秀。

普法进万家,新风高树,赢来五域同歌。

2018年,湘潭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09个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市之一。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湘潭荣摘桂冠。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湘潭市禁毒办一探究竟。

创新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模式

“随着合成毒品的花样不断翻新,毒品正在以我们越来越不容易辨析的形象,出现在我们身边。”湘潭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用于科研和生产的化学品,也被不法分子用于制造毒品。要从源头上最大限度遏制制毒犯罪,就必须不断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

2017年,湘潭经开区某石油公司需整体搬迁,之前生产未用完的30吨硫酸需转运回原供货单位。为防止这批化学品流入非法市场,接到该单位申报后,禁毒支队安排多名警力前往现场,对抽取、运输、卸货全程进行现场监督,并安排警车开道将硫酸安全运送出辖区,确保运输途中化学品的绝对安全。

次年,湘潭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易制毒化学品行业协会,与禁毒支队共同对市内的易制毒化学品形成机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

为深入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禁毒支队还开创了“信用导管模式”,将全市所有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分为甲乙丙3个等级。根据分级,采取宽严相济的管理措施。此举促进了行业自律,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系列创新管理措施使湘潭市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连续3年受到国家禁毒办通报表扬,为禁毒示范城市的创建夯实了基础。

精准监测毒情

提升打击质效

构建全方位毒情监测体系,既是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也是建立禁毒工作长效机制的迫切需要。湘潭率先在全省建立了毒情监测体系,并不断延伸监测触角。

湘潭将智慧警务“毒情监测预警、禁毒情报研判系统”加入到市政府与电商签订的合作项目中,涵盖禁毒工作的10个领域、20个关注方向、50个工作指标。

此外,湘潭还建立了“队所捆绑、所所捆绑”的破案制度,发挥禁毒专业警种和派出所自身优势,实行责任共担、战果共享,破案率不断提升。市县两级禁毒部门特别注重案件的有机协调和整体行动,实行多打联动、为目标案件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

据透露,湘潭打击毒品犯罪效能从2017年的1.10提升到2020年的1.45,禁毒整体绩效持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融合红色文化教育

创新毒品预教体系

厚植红色理念,湘潭坚持将禁戒毒工作紧扣红色文化传承脉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了“党建+禁毒”新模式;将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德治体系运用到毒品预防教育中;以韶山、长征精神的核心内涵燃起戒毒人员的新希望,营造出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共创禁毒示范城市的浓厚氛围。

从2018年开始,市禁毒办联合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组织专班人员,在市第一强制戒毒所宣讲红色文化课、禁毒宣传,通过红色文化教育,使戒毒人员有了新的思想变化,戒毒学员家属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种。

家住雨湖区的戒毒人员陈某某,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后决定痛改前非。戒毒期满后,他作出了具体计划和措施:不再与有吸毒史人员的来往,把一切业余时间用在学习红色文化上,进行自我改造,与毒魔斗争到底。

通过全覆盖、多层次的禁毒宣传,湘潭无毒学校占比达100%,涉毒青少年人数及占比长期保持全省最低,毒品预防教育知识群众知晓率和满意率均超过95%。

后记 逐梦之旅无止境

三年逐梦之旅砥砺前行,全体湘潭人民、禁戒毒部门凝心聚力,初心不改终圆梦。禁毒无句号,创建无止境。湘潭将继续坚定禁毒示范创建工作前行的脚步,为建设富强、无毒、和谐、美丽莲城谱写新的篇章。

END

编辑: 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