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远县是千年古城,很多人知道怀远的荆山、禹王宫、白乳泉等风景名胜古迹,但是对于怀远古城的历史了解不多,从照历史记载上看,怀远应该算是军事重镇,依山为城。

从南北朝时期,北魏于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就在怀远置荆山军,平南将军杨大眼在荆山筑城镇守。

荆山古城沿荆山山势起伏,古城的城墙基宽4米,现在残留高1至2米。现存能看到的范围是东起怀远名胜白乳泉后山,西至凤凰栖落的凤凰池,整个古城的城垛全长3.5公里,巨石砌就,现在还能看到城垛的残迹。

现在在荆山顶峰启王庙遗址西,还有残留的城垛六个,城垛的高度还有四米多,宽约十米,大家如果去荆山,不要以为是现代人修的,那是一千多年前的城墙古迹啊。

荆山城的古城墙依崖跨涧,蜿蜒曲折,蔚为壮观,一直保护着这座军事要塞。

后来到了五代十国时,周世宗柴荣雄才大略,想一统天下,为了控制淮水,防止敌人从水路南下,在荆山置镇淮军,继续扩修荆山城的城池。

到了南宋时期,南宋小朝廷偏安杭州,与金隔淮河对峙。宝佑五年(1257年),南宋朝廷依照丞相贾似道“涡口上环荆山,下连淮岸,险要可据”的奏折,设置怀远军,管辖荆山县,谋图“荆山为城,义在怀远”,梦寐以求收复黄淮流域大好河山。

南宋的荆山城,由首任怀远知军夏贵,在古荆山城的旧基上扩修加固。“自上洪循山之麓,迤逦而西,至老西门止,长十五里,皆截山腰筑之;其东面滨涡淮,长十三里,地皆洼下。”“相传旧时,临水列七十二炮台,绵延错峙,以为守御。”由此可见,南宋的边关荆山城,规模尤为宏大。

由于怀远地理位置的重要,荆山城屡毁屡建,旨为“高固荆阜,深阻涡淮”。

当然现在荆山城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古城墙还有,大家去游览的时候可以看到,站在荆山山顶上,也可以俯瞰淮河,遥望涂山,感悟一下这个地势重要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 山又名宝玉山, 高258.4 米,周8.5公里, 位子 荆山,俗称西山, 怀运城南、与涂山隔准相望。清嘉庆《怀远县志》载:“荆山, 县所倚也,在治西南。滨淮突起,旁无附丽。或云其脉自平阿山迤逦而来,颇断续不可寻也。山之巅启庙在焉。骑岭而南分-陇, 东行其麓有三皇庙。其右为大圣寺。岭又南高垅直东行, 土人谓之大山膀子。俗谓臂为膀,言其如臂之面抱也。

坡陀而下尽于淮,为上洪。 古名荆山洪。其西南分院复起小山为断梅谷。(大清) 统志谓之断接谷, 谓是神禹凿山处。山势趣于淮水。水中有洲,为曹家洲。相传以为防风冢,石洲也。自山巅骑岭稍北分二陇。一陇西行,玉坑在焉。

土人谓之白云堆,又谓之眠羊石。旁有池,曰风凰池。坡陀西北行三里许,为龟山。其旁为骆驼岭。一陇北行迤东,为抱璞岩。山之半为卞和洞。记忆文昌阁、关帝庙、东岳庙皆在其下。前起小土岗为云龙岗,亦名黄土岗,迤西南学宫奠焉。卞和洞之左石山,荦确永宁宫在其麓。西第南折县治奠焉。永宁宫之西花将军墓,亦土山也。荆山西北陇断续而复起曰横山,横山亦谓之笛山。龟山亦谓之鼓山。俱以形似名。

荆山顶有祭祀大禹之子夏启的启王庙。启庙西有“采玉坑 古凤风凰池”。“何代凤凰来此栖,山头今有风凰池。池中不竭四时水, 石上空留千载诗。绿水朝宗沧海势,紫云环拱帝王基。兴来吊古频 凝伫,日下寒林飞鸟迟。”凤凰池水深丈余。相传曾有凤凰栖集。 “凤风池玉润”为古时怀远十二景之一。明人杨瞻题写的“凤凰池”碑立在池旁。

荆山凤凰池畔还有一段由巨石砌成的古城垒。古城垒自凤凰池蜿蜒向东,经启庙之南,至平山顶,再达白乳泉后山。系南北朝时梁魏争斗时所筑。启庙附近有“灵官殿”、“天门”、 “白龙井”等遗迹。

荆山西北滨涡河的支脉为“龟山”。龟山古西门、关帝庙、百骨塔,年久均湮灭。今依山兴建的涡河大桥,如长虹卧波,飞落 涡河巨川。荆山西延的横山,连接淮北大堤石羊坝。大坝曾有雕刻精美的镇水石羊。荆山北麓榴林环抱的白乳泉公园。有白乳泉、望淮楼、吕祖殿、双烈祠、三圣寺、大圣寺、荆山塔(已毁)、洞天福地、大禹塑像等景点。荆山主峰北半坡,有濯玉泉、月牙泉、流声泉、龙泉、凤 豪仙 泉、温泉、蚌泉等诸多山泉。 清泉基萃,溪水叮咚,终年不绝。

相传,荆山古时草木茂盛,藏匿蟒蛇。 惊蛰过后,蟒蛇常窜到山下伤人。一年农历三月十五,数以万计的民众,

手执铁叉、木棒,敲响铜盆、 铁罐,从四面八方向山上杀去。蟒蛇受到惊吓,仓皇出逃。为纪念驱蟒成功,每逢该日,人们便在荆山举行“惊蛟”盛会。荆山建启王庙后, “惊蛟会”又演变为朝拜夏启王的启王庙会。

今荆山启庙遗址旁,建有电视发射塔。 荆山电视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怀远县青云楼,是文昌宫建筑群中的一栋古建筑。梓潼阁、文昌宫,位于怀远县荆山镇荆山北麓卞和洞南侧,其旧址原在县黉学的尊经阁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由当时县丞陈世佩等人集资修建,改建于抱璞岩右侧,座西面东。大部分亦毁于“文革”期间,现仅存戏楼一座,戏楼有名青云楼。1982年8月20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楼于2000年前后倒塌,不复存在,又一座明代建筑就这样消失了。

青云楼座西向东,依山就势而建,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墙体由砖石筑成,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南靠关帝庙,北邻卞和洞,东面为石榴园,环境幽雅,为古代文人墨客雅聚、览胜之地。

青云楼鼎盛时,建筑规模颇为宏丽。层楼耸峙,飞阁摩天。依山就势,高下不一。楼殿参差,错落有致。显得布局既严谨又别具匠心。是古代文人学士雅集览胜之地。清代通州冯梦龙等九位老人曾晏集于此。激动得"脱帽高哦“、“挥毫急就"而“老至不知了。"并留下九老唱和诗数卷传世。

楼内曾藏有唐胡曾《抱璞岩》、宋黄庭坚《大雅堂记》、元赵孟頫《出春夜宴桃园序》、清陈鸿寿隶书、梁巘书法等石刻,并留有冯梦龙等九老唱和诗集,可惜均损毁于特殊年代期间,惟有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篆书石刻“含玉吞寳”四个大字尚存,但现在楼倒塌后已不知所终。

青云楼右毗关帝庙,左邻抱璞岩,依山面水,“含宝吞玉”,境界幽清,气势恢宏,是古代文人学士雅集览胜之地。每逢花朝月夕,于此登临纵目,但见山连远树,水浸长天,历历晴川,莽莽涂岭,“足以游目骋怀也”!

青云楼有现在留下来比较明确的游记很少,清朝周仪炜有两首七言律诗,“偕邵文纶三登怀远青云楼眺荆涂两山作” 其一和其二:

长淮东下两山尊,天作巍峰壮此门。金简承华开日月,元圭拜手奠乾坤。

侨名已变当涂国,遗迹犹传禹会村。间话怀襄溯前烈,直疑疏凿尚留痕。

帝乡甥馆已难寻,原隰畇畇直到今。童律无功宜有罚,防风后至亦何心。

荒墟庙貌成萧瑟,泽国山图想播琴。嗣服钧台带遥甸,史臣犹侈说辛壬。

这是能够找到的青云楼唯一的一张照片,是现任怀远县博物馆馆长拍的。从照片中,依然可以看出楼前飞檐样式古朴,梁架和结构依然保留原来建筑的风采。谁手里如果有其它时间拍的照片,能发上来给大家缅怀一下这栋建筑吗?

作者/来源:爱上轻氧趣味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