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大会暨人才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在广州中新知识城举行。"此次人才发展大会将在破解长期存在的知识产权人才供需矛盾问题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局长麦教猛表示。此外,南都记者了解到,本次人才供需对接系列活动,不仅现场发布招聘需求,还通过全网海淘万名合格求职者,云端对接千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会上,知识产权专家从人才供给和需求角度,深入探讨了知识产权人才市场和就业后职业规划发展等。有企业代表指出,“知识产权人才方面,单纯的法律人才、理工科人才是很吃力的”。如专利的申请、布局需要“法律、技术加市场人才”,即不仅要有法律、技术背景,同时要对知识产权有一定认知,还要对行业技术、市场需求保持洞察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粤港澳大湾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一级巡视员丰兆龙在现场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人才需求,聚焦创新创业主体,充分利用资源,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此次人才发展大会从人才使用方和供给方两个维度入手,为业界提供了充分交流和深入研讨平台,在破解长期存在的知识产权人才供需矛盾问题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局长麦教猛表示,本次“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大会暨知识产权人才供需对接系列活动”,是第一届的升级版,规格层次高,开放元素鲜明,活动内容丰富。

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乃至国家创新、人才、技术等要素富集的高地,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事业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就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东将以本次系列活动为契机,携手海内外,共同筑巢引凤、招贤引智,努力提升大湾区人才发展环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各方英才,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地。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副局长陈子慧提到,知识产权水平的高低,除了受到科技技术发展程度和知识产权的健全程度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掌握知识产权知识和熟练运用这种制度的专业人员。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高速发展,以专利、商标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增加,因此区域对知识产权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当前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供给量不足,人才的数量和市场需求量存在一定差距,专利等专业技术类知识产权人才尤为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湾区知识产权事业及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在这样背景下,加强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推动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流通更为迫切。

丰兆龙寄语,广东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要更好地推动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见效,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大湾区发展探索出一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活动开幕式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知识产权署署长黄福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等都通过视频致辞。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知识产权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共同主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支持,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承办。

京信通信、格力电器等企业现场发布知识产权人才招聘岗位

此次活动持续长达两个月,不仅有人才大会,还有丰富的知识产权人才供需对接活动,通过全网海淘万名合格求职者,云端对接千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靶向服务百项知识产权社会人才专项招聘需求。

南都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发布知识产权相关人才供需目录招聘岗位的,不仅有广东中策知识产权研究院等这样的专业知识产权机构,还包括京信通信系统控股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领域的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本次人才大会的主论坛以“聚焦国际产业竞合机遇与挑战,共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提升”为主题,主论坛上线发布了四二六学院(426.cn)并正式启动“2021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企业知识产权精英大型评选活动”。

知识产权需要“法律、技术加市场人才”

目前知识产权方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单纯的法律人才、理工科人才是很吃力的”。主论坛上,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毅提到,专利生命周期共分为专利布局和挖掘、申请等六个阶段,在不同业务阶段,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不同。

如专利的申请、布局方面,需要“法律、技术加市场人才”,即不仅要有技术背景,同时要对知识产权有一定认知,还要对行业技术、市场需求保持洞察力。而专利运营方面,目前整个知识产权向外许可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需要多年培养,包括从前端赋能、公共历练,到真正的熟悉国际规则并运用。

“当前知识产权行业,不仅需要专才,更需要通才。”新加坡知识产权局中国代表处兼国际事务机构国合作处高级处长曹兴海在会上提到,企业的知识产权问题和需求,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专利申请问题或法律问题,而是商业问题。曹兴海表示,如果企业拥有通才,就能第一时间识别问题和需要,联合外部的知识产权专才和企业内部的人才,把企业的核心资产和知识产权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

广东专利代理协会会长郝传鑫表示,如今,在高质量经济发展背景下,知识产权服务需求发生了三方面的转变。知识产权数量向质量转变,知识产权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知识产权国内服务向国际化服务转变。随之,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的要求有四方面,分别是综合型、复合型、专业化和国际化人才。

建议构建人才培养差异化生态链

如何构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胡毅认为,要构建人才培养差异化生态链,包括学校培养、机构培养、企业场景化培养。其中,学校要增加法律职业素养的培养,服务机构对专利代理师与IP律师形成能力互动,而企业的培养机构要以业务场景为支撑核心,基于不同阶段、不同场景去培养不同的专业人士,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人才差异化生态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构建高端知识产权人才行业影响力。胡毅在会上指出,要尊重、保护知识产权,让更多前沿线的公司、技术、从业人员受到社会的尊重。其次,期待资源配置更充分,能够支撑整体行业主体的需求。另外,知识产权离不开整个行业的技术和法律的发展,只有找到行业与法律契合的人才并培养起来,才能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的发展。

郝传鑫在会上分享了高水平知识产权代理人才的培养路径,建议政府机关可创建千名专利代理人才培养计划,高校研究机构建立高水平专利人才培养课程。而作为创新主体方面的企业,应建立专利代理人才激励机制。行业协会建议分发高质量专利申请分级代理工作指引,对于专利审查机构,实现审代交流。

采写:南都记者 肖韵蕙 实习生 杨小妹 通讯员:粤市监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

欢迎发送邮件到

nandujianding@qq.com"

也可通过微信

搜索“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微信号:ndlab2020)

与“鉴定君”随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