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经过南征北战建立了明王朝,但是朱元璋驾崩归天之后,他的儿子朱棣和建文帝来了一场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朱棣的胜利而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满载荣耀登基之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注重与民休养生息,民族的团结融合也进一步发展,此时明朝边疆稳固,国内太平,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永乐盛世''。

朱棣不仅仅开创了盛世,还干了一件影响世界格局的大事,那就是派郑和七次出海。

我们现在还在提倡海上丝绸之路,此路的前身就是郑和下西洋时的路线。郑和下西洋取得的辉煌不仅仅是航海历史上的,还有在文化传播上,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华民族,顺带地还为东南亚地区留下了大量的华人。

对于郑和为什么要出海的原因探究,一直有一个说法,就是朱棣是为了寻找消失不见的建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倭寇和海盗的困扰一直缠绕着明王朝,于是朱元璋想出来一个绝招:禁海政策。

朱元璋制定的这个禁海政策就是不让商船来往,但是朱棣登基成为皇帝后,他决定在南京城建造一个造船的工厂,并且决定让郑和率领明朝的大船队进行出海经商贸易。

由于朱棣的政策是与朱元璋制定的国策背道而驰的,所以很多人都推测朱棣的真实用意是派人找到离奇消失的建文帝。

郑和前前后后共进行了七次出海活动,其中后面的六次都经过了同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锡兰。在锡兰当地的语言文化中,锡兰是高山的同义词,锡兰的现代名字叫斯里兰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里兰卡国家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在这里全国人都信奉佛教,按照中国历史时间表算,在东晋时,斯里兰卡已经有使者来到当时的建康,也就是南京,送上的礼物是玉佛。即使到了今天,斯里兰卡依然是中国的好朋友。

下西洋的郑和恰好也是一位佛教信奉者,在全国信奉佛教的地方,有很多郑和留下的印记。

根据明史中的郑和传,郑和率领明朝船队第一次来到锡兰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大船让锡兰国王震撼不已。锡兰国王因此产生的歪念头,他准备将郑和船队的所有东西都抢劫归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和遇到这样的情况自然是拼命杀敌,保护自己财产,谁知道锡兰太弱,郑和一下子就打到了锡兰的皇宫之中,并且还把锡兰国王给抓了。郑和把锡兰国王带上,一起回到了明朝。

朱棣看到锡兰国王,了解了他的''恶劣行径''之后,朱棣并没有杀了他,反而决定将他放回去。从此之后,锡兰成为了明朝忠实的贸易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次事件之后,郑和每次下西洋都要经过锡兰,并且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郑和每次到来也不是空手而来,反而是带了很多的好东西给锡兰国王,比如说陶瓷、丝绸、茶叶等等。

在今天斯里兰卡的国家博物馆,摆放着很多中国的瓷器,这些都是郑和赠送给锡兰的。除此之外,博物馆里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展品,是一块古老的中国石碑。

在十九世纪初,斯里兰卡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驻扎在斯里兰卡的海军在海岸边打捞出来一块石碑,因为这些英国海军并不知道这是什么石碑,就''废物利用'',将它作为一块铺路石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多少人从这块珍贵的石碑上面走过,直到后来才发现这块石碑具有巨大价值,但是石碑表面已经磨损了。

这块石碑上面共有三种文字,分别是: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石碑采用的雕刻方式是阴刻手法。由于石碑表面破损严重,只有中文可以看清一部分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14年的时候,中国和斯里兰卡共同将石碑移送到斯里兰卡博物馆收藏,这块石碑见证了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友谊是多么地悠久。

石碑上面共有11行275个汉字,对郑和船队到达锡兰后的活动,比如说供奉佛像、篆刻立碑等等。从石碑上记录的文字可以看出,郑和来到锡兰没有任何傲慢和藐视的意思。

从郑和当时下西洋的规模来看,这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大的船队,对待锡兰这些国家来说都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要不然也不会直接反攻进皇宫抓国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石碑的文字看出,郑和此行的目的并不是宣扬国威,彰显自己势力的。郑和是带着平等的心态来和海外国家进行贸易互通的,和各国交朋友的。

如果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神秘失踪的建文帝,郑和并不需要带着陶瓷、茶叶、丝绸。从郑和留在锡兰的石碑可以看出,朱棣让郑和多次出海的目的都是为了平等地发展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的世界壮举,对于明朝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来说,都有上百年的重要影响。即使到了今天,我们还在沿着并扩大当年的海上路线,继续平等地与世界发展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