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达达、京东健康后,京东的另一位“亲儿子”物流也要上市了。

最近,京东物流预期募资30亿~40亿美元资金,月底在港敲钟,估值或超2000亿人民币。

事实上,从提交招股书至今,无论舆论还是资本都难免将其与顺丰比较,毕竟两家市值相近,又都以“快”著称。

不过,只要稍加梳理它的定位,就知道刘东强的野心并非完全如此,背后或许还有一盘不好下的大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丰,并非竞争对手

事实上,京东物流的野心不止于跟顺丰和“四通一达”瓜分物流市场,而是放眼全球。

以顺丰为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都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点到点的快递服务,打通从收件、中转、运输到派件的各个环节,显然“运力”是重点。

京东物流则不同,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经运营了超900个仓库及1400多个云仓,总面积2100万平米,物流相关岗位雇员总数高达24.2万人,其中光配送员就有19万。

京东的玩法大家并不陌生,自营先行采购产品,依据运营经验和算法做出需求预测,把货物调至“区域配送中心”,进而分拨到“前端物流中心”。

用户下单后,商品便直接从最近的仓库出库,发往配送站,再由19万小哥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

典型“以储代运”,减少运输中间环节,让“当日达”“次日达”成为平台护城河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这些基础建设,京东物流必然不会单纯跟第三方快递抢市场,刘东强曾不止一次表示,要“成为全球值得信赖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商”。

可这里有个问题,独立前的物流业务仅为自家电商服务,因此与顺丰们的竞争并不明显,看似优势很大。

但随着“剥离”全面开放,没有大树好乘凉后,业务模式短板也开始逐渐显现,强哥能否如意还很不好说。

野心,恐被反噬

事实上,要明白京东物流,参考亚马逊与亚马逊物流就行。

跟京东一样,“快”是亚马逊物流提高付费用户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不同之处在于,其更专注于提高亚马逊自身的品牌效应,没有其他“非分之想”,自然财政收入也不重要,毕竟不靠它养家。

可京东物流一旦成为独立上市公司,在自身盈利需求驱动下,必然得不断扩大社会化业务,向更多客户开放合作。

然而,独立核算后成本压力水涨船高。作为个体,京东集团按理说得以市场价支付运输费用,反过来,母公司角度则想要维持现状。

矛盾便出来了,若京东物流不再偏向自家平台,那么护城河优势必无法维持,这是整个集团无法接受的。

与亚马逊不同,由于品类缺失,京东本就不是大多数消费者网购的第一顺位,物流护城河才显得至关重要。

同时,京东作为母公司享有更高优先级后,商户需求则位于第二梯队,如此一来,客户自然更愿意与顺丰、三通一达这样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京东物流逐步独立后,就是个普通的供应链服务物流公司,在顺丰早已提前布好局的情况下,如何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收回巨额前期投资,是个大问题。

目前,物流业务的命脉仍牢牢被京东集团握在手里,若没有平台订单引流,将难以达到预期营收规模,可京东作为上流电商平台,又抑制了物流供应链业务的向外扩展。

当京东和京东物流成为两个独立平台后,双方都想压缩成本增加收入,若找不到解决办法,长久下去或许会被自己的野心反噬,走到两败俱伤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