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已经被广东省委、省政府确立为重点工作。上个月,广东省印发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在确立时间表和任务铺排的同时,明确提出“复制推广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经验,用好改革创新关键一招”。

在此之前,顺德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忙着以村级工业园改造整治提升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工业4.0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顺德样板”“顺德示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路子。

顺德一直很能“折腾”。作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一直以来,顺德通过改革创新,努力解决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作为广东改革试验田,顺德被广东省委数次赋予改革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改村改改得好,再造一个珠三角

早在2002年,顺德就已经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榜首,GDP达到400亿元。

2020年顺德GDP达到3667.6亿元 ,平均每分钟产生GDP达69.78万元,获评2020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一名,连续第十二次入围“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

从2002到2020,18年顺德经济社会发展增长了9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区域发展是否“疲软”“动力不足”等质疑声不时地存在着。

2018年初,经过深入调研,顺德将村级工业园改造确立为“头号工程”,向占据了已投产工业用地70%,却只贡献了4.3%的税收的村级工业园,以再市场化改革为抓手,启动新一轮的改革,目的是再造两个“产业顺德”。

村级工业园改造困难重重,但佛山市代市长、时任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直言,“村级工业园改造势在必行,因为这是顺德的未来!”

顺德的想法获得省委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鼓励顺德要敢于啃村改这块硬骨头,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实现凤凰涅槃、腾笼换鸟、浴火重生,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路子来。

值得关注的是,在率先建设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同时,顺德同时高举其“再市场化改革”的大旗,面对发展势头变缓、发展质量亟待提升的现状,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平衡各方资源,推动要素配置市场化,更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如今,这块“硬骨头”,顺德“啃”下来了。更“一子落,满盘活”,有力撬动了产业、城乡、生态、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等领域高质量发展。

截至今年4月底,顺德累计完成超11万亩村级工业园的改造,在今年“七一”前,计划将村级工业园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改扁担的另一边是乡村振兴

在近年顺德的改革历程上,“农改”始终是关键词之一。

在顺德北滘镇的黄龙村,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下,9年间蝶变成“三美村”,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比十年前翻了近三番。

黄龙村的发展是顺德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本,在2016年、2018年和2020年,顺德均高规格召开农改大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作为过去四十年县域发展的样本,顺德并没有回避“中国最好的农村,最差的城市”的质疑,甚至说是“调侃”,而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以“农改”为突破口对城乡环境进行“补短”。

尽管这场“补短”并不轻松,但顺德的改革始终是刀刃向内,敢啃硬骨头。

2016年10月,顺德召开农村工作大会。彼时,顺德直面问题,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顺德农村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两地”问题欠账太多,维稳形势严峻,大会发布的农改“1+10”政策要逐一突破农村难题。

对于改革先锋顺德来说,问题一旦发现,就将直面到底。

2018年3月,佛山市顺德区加强基层大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大会高规格召开,聚齐了顺德205个村居两委的书记、主任。吹响了“直面农村问题,构建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顺德乡村振兴发展”的号角。

2020年1月,新年上班第一天,顺德区首个会议再度聚焦改革主题,审议了顺德区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方案。3月,顺德再度召开推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开展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决定》,出台了36项改革措施,目标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对于股权固化、宅基地等领域的改革,选取部分镇街作试点,以点带面带动整体改革,目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顺德农村问题。

审批改革从不必东奔西跑到门口办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市场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的区域,民营经济乃至顺德经济在新时代如何高质量发展?作为改革排头兵的顺德不断在改革。

2003年初就开始运营的顺德区行政服务中心,其改革意义就在于把原本分散在全区各个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集中起来,办事者不必再“东奔西跑”。2011年,顺德区作为全省改革试点,率先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包括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投资制度改革、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及精准化大厅管理、企业服务协调以及远期智慧政务建设等等也都在这里酝酿着。

2020年4月15日,在政务服务“指尖办”的基础上,顺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区行政服务中心联合顺德区内的中国农业银行、顺德农商银行寻求共享合作推出“门口办”,把政务服务的办事入口“送至”距离市民企业最近的地方。

截至去年12月,顺德“门口办”改革已从最初上线的21个网点增加至225个,合作网点的总业务量达73487宗。

去年,顺德区向下属十大镇街一口气下放了下事权4204项,被誉为顺德历次改革中下放事权最多、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一次。核心就是“镇街所需,应放尽放,提高效能。”

本次改革的核心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更有利于社会基层治理深入探索、有利于优化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有利于就近高效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目标,将相关事权下放镇街,通过放权让执法、审批贴近工作一线,让镇街基层提高办事效率、高效推动发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特区拥抱深港澳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

今年,《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印发,顺德高质量发展站在了更大的平台上。如今,顺德正在以拥抱和学习深港澳的姿态,大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创大新动能。

曾有观察者直言,“顺德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发展的红利,希望能够抓住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机遇。”

如今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从制造大区迈向创新大区的实践之路上,顺德制造业正在展现出蓬勃的新动能。以机器人产业为例,如今三龙湾顺德片区内的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机构)达到56家,2020年产值达43.2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业约27亿元,约占全国市场规模的6%。

顺德区区长王勇介绍,截至目前,顺德已有3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机器人换人”,累计应用逾5000台机器人。未来三年将有1500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工程。

改革之于顺德,是奋进的春天、日夜兼程奋斗的春天,更是昂扬向前的春天。

“我刚从深圳过来顺德工作,在我看来,顺德就像是一个‘小特区’。”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智勇表示,顺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集聚了很多知名企业,也培育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家,“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顺德精神鼓舞下,大家一起努力,顺德明天会越来越好。”

采写:路漫漫 摄影:郑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