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7日,公安部追授张子权“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2020年12月15日,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张子权在侦办一起跨国境、跨省区重大涉疫专案中,连续奋战20余天,辗转奔波,夙夜办案,终因劳累过度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好党员

36岁年纪、13年工龄、9年党龄,虽然工作仅13年,但张子权干过多个警种,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迅速成为行家里手、业务尖兵。

刚参加工作时,他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积极主动向老同志“拜师学艺”,深入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研究案件办理规范,短短3年时间,便37次到边境参与专案行动,侦办跨境赌博案件23起,表现出色。调整到禁毒岗位上后,他迅速变换角色,提升禁毒本领,快速成长为单位的办案能手、禁毒先锋。

疫情袭来,临沧禁毒支队党员民警冲锋在前、坚守一线,出差在外的张子权得知单位要组建抗疫禁毒先锋队,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毫不犹豫地在请战书上签上名字,义无反顾奔赴抗疫最前线,到临沧市外防输入任务最重、条件最艰苦的云县警务站防疫卡点开展查缉工作,坚守30余天,查验过往车辆1.5万辆、过往人员2.4万人,缴获毒品8公斤,为守护身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他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最前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工作中,云南是全国疫情输入风险较高、压力较大的地区,云南省公安厅迅速组织全警加强边境管控。张子权放弃调休机会,主动提出到边境一线巡边、守边,为筑牢祖国边境安全防线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11·04”重大涉疫案件发生后,张子权请战加入专案组,制定近30个审讯方案,手写200余份、18万余字案卷材料,坚守20余个日夜,以精湛的审讯技能、出色的办案水平,为案件顺利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他家是满门忠烈,献身公安的好家庭

张子权的父亲张从顺,生前是临沧市镇康县公安局军弄派出所所长,1994年9月1日在侦办一起跨国贩毒案中勇斗毒贩,遇毒贩暴力反抗引爆手榴弹,为保护战友不幸壮烈牺牲,1994年12月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雄模范”,1995年2月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当时,张子权年仅10岁,父亲在禁毒斗争中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精神在他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正是因为这种信念,他长大后也成了一名人民警察,而且主动申请到禁毒支队工作,接续完成父亲未尽的禁毒事业。

“父子四人、一门两烈、血染风采……”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张子权父子二人事迹后,网民给予他们这样的评价。在父亲精神的感召和影响下,张子权的大哥张子成在父亲牺牲的第二年就成为了人民警察,现任镇康县公安局凤尾派出所教导员;二哥张子兵于2004年成为人民警察,现任临沧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四级警长。张从顺父子四人都是中共党员、都有多项荣誉加身,都在不同的岗位上舍小家、顾大家,为守护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付出心血乃至生命。

张子权的母亲经历了丈夫张从顺为人民警察事业献出生命,时隔26年后,儿子也在警察事业中牺牲,作为妻子、母亲,她毅然说到:“如果重新选择,仍然支持他们当警察”。张从顺牺牲后,张子权母亲靠着辛勤劳作将三个儿子送进大学,培养成人民警察,她对眼里只有工作的三个儿子从不抱怨,用慈母情怀默默支持着警察事业。面对繁忙的工作和浓浓的亲情,三个儿子也因忠孝难两全而满怀愧疚,但他们一致认为作为人民警察,就应当像父亲一样为保护人民群众而努力工作。他们一家人都在用不同方式抒写他们为党和人民尽忠职守、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他是履职尽责,冲锋在前的好民警

云南是全国禁毒人民战争的主战场,临沧是云南禁毒的前沿阵地,又被不法分子视为潜入潜出的通道。面对穷凶极恶的毒贩、跨境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张子权无所畏惧,迎难而上,扛稳法治大旗,高悬严格执法利剑,不当瓦匠“和稀泥”,甘当铁匠“硬碰硬”,屡立战功、屡破大案。

在“11.04”专案中,张子权多次过家门而不入,与战友辗转奔袭多地,日均行程达2000多公里,加班加点梳理主犯通联、轨迹、资金流向等情况,时而组织抓捕、时而研究案情、时而深挖审讯,快速查清了密切接触者的活动轨迹,抓获7名外籍女子。期间,同事发现他脸色发白、身体不适,劝他休息,他摆摆手拒绝,随即又投入工作。高强度、持续性的工作让他最终倒在了岗位上,几经抢救无效,走完了自己36岁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临沧禁毒支队是我国禁毒第一支专业禁毒队伍,是全国第一个荣获“国务院模范禁毒支队”称号的队伍,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队伍,张子权在禁毒岗位9年间,抓捕毒贩时冲锋在前、殊死搏斗、战果辉煌,为这支队伍增光添彩,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经常开展化妆侦查,卧底毒贩身边,在枪口利刃下周旋,野外风餐露宿蹲守,先后参与侦办重特大贩毒案件158起,缴获毒品27.7吨,破获制毒物品案件46起,缴获制毒物品1186.2吨,用厚重的底气践行“边疆多缉一克毒、内地少受一分害”的铮铮誓言。

张子权在工作生涯中,经历过无数命悬一线、舍生忘死的战斗。2018年春节,在侦办一起打击生产制造毒品原料工厂的案件中,张子权冒着生命危险在原始森林里蹲守跟踪20余天,终于找到制毒窝点,为全链条打击发挥关键作用。2013年8月,得知一持枪贩毒团伙准备携带毒品从入境,张子权参与设卡查缉,不顾安危冲向毒贩车辆、控制住该团伙头目。

他是一心为民,实干奉献的好干部

出生贫困家庭,放弃省城工作机会,始终同家乡人民奋战在一起,为家乡人民安居乐业拼搏一世、奉献一生。无论是在脱贫攻坚战中,还是扫黑除恶战场上,张子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刚参加工作不久,张子权就申请到贫困农村担任指导员,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又主动申请驻村,勤勉工作,任劳任怨。驻村的13个月,张子权与2名同事住在仅有10平米的房间里,他们挨家走访解读政策,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方案,带领群众想办法、找出路、谋发展,劝说协助近600户村民拆除并重建危房,帮助村民协调申请扶贫贷款,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发动亲友为贫困学生募捐资助,在他离开时,村容村貌、群众生活发生明显变化。牺牲后,他扶贫的村民、村委会专门发来唁电,称他是人民群众的“好干部”。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张子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动群众力量,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在抽调扫黑办的600多个日夜里,张子权扎根基层,调查取证、摸清案情、侦破案件,做到事不过夜,用最短时间破铁案、最大限度消除黑恶势力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害。在侦办全市涉案人数最多、资产最大、情况最复杂的黑恶案件中,张子权经常到群众中去做工作、找线索,走遍8个乡镇、37个村、58个村民小组,奔走省内多个市县,走访1000余名群众,夜以继日寻找“蛛丝马迹”,分化瓦解涉案团伙,用完美的证据链全面查清利益“关系网”“保护伞”,用出色的专业能力赢得了各级党委的充分肯定和当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面对黑恶势力和犯罪分子,张子权嫉恶如仇,面对人民群众,他热心赤诚。在侦办案件中,有些被害人不理解案件侦办的难度,受到指责质疑时,张子权总是保持微笑、耐心讲解。张子权要求自己做到案子要结,损失也要尽力追回,两年间,他走遍临沧和附近州市,找到数百名受害人,挖掘和固定上千份证据材料,竭尽全力为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最大限度地为受害人追回财产损失,用实际行动彰显着他作为人民警察的一身正气和服务宗旨。

他是纪律严明,朴实担当的好青年

父亲牺牲后,年仅10岁的张子权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人民警察。深受父亲影响的张子权,任何时候都不忘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在云南警官学院就读期间,多次荣获“优秀实习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在工作岗位上,谦虚谨慎,遵章守纪,危险面前不退缩,困难面前勇担当,以过硬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朴实的情感感染着身边人。

张子权曾在父亲墓碑前说“一定做一个好人”,在同事的眼里,他就是那个像父亲一样的“好人”。他一直把战友当亲人,主动担当作为,为他人分担工作,同事长时间不能回家、他主动扛起任务,同事孩子高考、他主动接替工作;遇到办案人手不够,正在输液的张子权坚持拔掉输液管一同外出办案,三天三夜来回上千公里,他强忍着身体不适,圆满完成任务。

在张子权牺牲后,年仅5岁的女儿一直给他发微信,他却再无法作出回应。他为人夫、为人父,在别人尽享团聚天伦之时,他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出差,用小家的别离守护万家的团圆,用自己的担当扛起头顶警徽的责任。他总说“我年轻,多干点”。

张子权出生在警察家庭,成长于警察事业,献身于公安工作,他传承父亲遗志,肩负党员责任,牢记警察使命,用奋斗的青春诠释人民卫士的血性本色,用冲锋的姿态描绘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人民警察的忠诚警魂。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马雯 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责编 顾庆华

校对 朱咏梅 董宇

编审 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