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有傲视群雄、安定天下的文才武略,尤其朱元璋作为唯一一名由南至北统一中国的布衣皇帝,其心性和思想更是远超常人。然而,朱元璋即使从乞丐逆袭当上了皇帝,身处万人之上,也不能控制人的生死。

令朱元璋最痛心的首先便是于1382年,在年过半百的时候失去了自己最钟爱的结发妻子马皇后;接下来又是在10年后,白发人送黑发,失去了自己倾尽全力培养的接班人太子朱标。

此后朱元璋沉浸自爱悲痛和疑心重重之中,度过了晚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终于能陪葬在马皇后的身边,两人长眠合葬在了一起。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爱情故事是大概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典范,两人合葬的明孝陵之名也是因马皇后而起。

马皇后品德高尚,以孝顺和慈悲而得天下人之心,与弑杀的朱元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马皇后去世后,她也得到了“孝慈”的谥号。而马皇后在去世后先被安葬入了“孝陵”,该名字取的就是其谥号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的意思。

16年后,朱元璋去世,明孝陵地宫才被重新打开。但是整个明孝陵的建成足足花了3余年,直到1413年才正式竣工。此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明成祖朱棣便迁都北平,而朱元璋和马皇后便被永远留在了南京的明孝陵。

不过,尽管明都已经迁都,南京明孝陵依然是明朝皇家祖宗的根本之地,每年的三大祭和五小祭都要在这里举行,皇帝虽然不能亲力亲为,但都得派遣大臣前往主持祭祀,倘若遇上大事,也必须要去明孝陵祭告。

所以明孝陵的地点位置即使是被天下人知晓,明朝人也不会有谁敢盗挖开国皇帝的陵墓。而且明孝陵有守墓人把守,又时常有大臣前来办事,盗墓贼们就算胆子再肥,也不敢伸手。

不过,明朝人不敢,并不代表乱世时期的百姓们会守规矩和良心,也不代表满清人会尊重汉文化。都是乱世,活命要紧,良民变成盗墓贼,对古墓中陪葬品下手也是在所难免。东汉末年的时候,曹操作为魏国之首,也将汉墓挖空,不管再怎么强盛的王朝在败落后,其皇帝陵的地位也会一落千丈。

但盗掘明孝陵的事情终究没有发生,清朝建立后,因顺治帝喜好汉文化,还曾派人对明孝陵进行了拜谒;康熙帝和乾隆帝也多次亲自前来谒陵,甚至对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可见其地位之高。

但明孝陵终究挨不过乱世,太平天国时期,明孝陵的地表建筑全被烧光,就连康熙帝亲书的御碑都被砸得粉碎。本来清廷是想要修缮的,但却因为战争赔款,资金枯竭,只能放任明孝陵不管了。

在民国乱世,明孝陵内部是否惨遭劫难,也无人可知。一晃百余年的荒凉过去,直到1997年,有文物工作者利用最新的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明孝陵进行了长达6年的勘探,发现它虽然曾经可能被盗墓贼光顾过,但在600年的历史中没有一次是盗掘成功的。

除了历史机缘的原因之外,明孝陵能够保存完好,还因为它特殊的防盗措施和地理环境。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区的其中独龙阜中,这独龙阜不像其他的土山,而是一座石头山,所以开凿陵墓的方式也和寻常陵墓不同。

其他陵墓都是竖着从上往下挖,而明孝陵却是横着开凿的,等修建结束再封闭起来,盗墓贼即使找到了原来的入口,也会对着好大的开山工程量望洋兴叹。朱元璋留了个心眼,将他和皇后一起合葬的宝宫放在了比较偏的位置,所以即使有人从上往下挖,以为按传统思维能在正中心找到宝宫是完全不可能的。

此外,考古工作人员在对明孝陵进行修缮的时候,竟然发现了一个大型流沙机关。古时候用这种方式防盗算是比较普遍的,一旦有盗墓贼凿洞时挖到了存放流沙的墓室,这些流沙就会像河水决堤一般将盗墓贼淹没吞噬。

不过朱元璋的明孝陵使用的是鹅卵石,这些鹅卵石的冲击力极大,即使明孝陵内有被盗的痕迹,也会因为鹅卵石的奔涌而被毁去,这便导致考古学家已经完全不能找到可能存在的盗墓痕迹。

这个消息对于考古学家们来说也是欣喜的,至少明孝陵走过了漫漫数百年还依然完好,相关部门也小心翼翼地将其修缮保护了起来。至于朱元璋的宝宫内究竟有什么文物,这便是高科技仪器也探测不出的了,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护它不受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