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日本,人们总是心情复杂,这个邻居在历史上多次严重伤害过我们,而且这个邻居长期以来在历史问题、岛屿问题、台湾问题等方面仍在制造麻烦,以至于很多中国人一提起日本,就会皱起眉头。

日本除了给中国造成过伤害,不断地制造麻烦,这个邻居是不是一点好事也没干过?

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日本坏事干了不少,好事也做过。日本干过的对中国最有益处的好事,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向中国伸出了援手,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帮助中国经济发展。而这一点,很多中国人并不了解。

日本人在谈起他们曾给予中国的这些帮助时,爱以“雪中送炭”这个四个字来表述,而中日两国分析人士谈起这些帮助,都普遍认为这是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中日两国所做的一件好事,这而其中也饱含着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赎罪感。

现在,我们就来简短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了解这段历史,对我们更全面地看待中日关系会带来一些帮助。

日本在关键时期对华提供过实实在在的帮助,日本政府对华援助为中国改革开放助力,这是事实。

日本在关键时期对华提供过实实在在的帮助,日本政府对华援助为中国改革开放助力,这是事实。

一九七七年,世纪伟人邓小平第三次复出,邓公复出后即在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二日赴日参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约仪式。

在这次访问期间,邓小平参观了日本新日铁、松下、日产汽车等公司,并乘坐体验了从东京到京都的新干线,亲眼目睹了日本经济发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小平对日本只用二十五年时间就使经济水平由二战后的百废待兴、荒凉一片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为赞赏。

邓小平访日期间一直在探寻并思索日本发展经济的可借鉴之处。邓小平诚恳地说:“我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要把日本发展科学技术的先进经验带回去”。

邓小平的此次日本之行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一个多月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

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要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搞改革开放。

当时的中国刚刚从“十年浩劫”中摆脱出来,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要发展国民经济面临资金短缺、缺少经验等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的帮助,邓小平决定求助于日本,他决心学习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

而日方也十分乐于帮助中国,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所蕴含的巨大的发展潜力,看到了中国发展将为日本提供巨大的商机,帮助中国发展,将使日本从中受益。

日方认识到,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将拉近中日关系,减轻因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伤害所导致的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敌意。

而且,中方在一九七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时,放弃了对日索要战争赔偿,这也是使日方下决心帮助中国的原因之一。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时表示,将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全面支持,他表示将在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九七九年日本设立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计划,该计划包括有偿资金援助、无偿资金援助和技术援助三个部分。

有偿援助部分主要指日元低息贷款,无偿援助部分是日本对中国的赠款,技术援助则包含日方为中方免费提供人员培训、日方专家指导等技术合作。

一九七九年,中国接受了日本政府的第一笔贷款援助3309亿日元,这笔日方贷款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接受的最早、最大的一笔外国政府贷款。

这些钱被用于修建北京到秦皇岛之间的铁路、秦皇岛港口建设,湖南五强溪水电站建设等六个建设项目。

此后,中方陆续又从日方获得三笔日元贷款,这三笔贷款和第一笔贷款一样,都被用于中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1979年以来,中方从日方获得无偿援助共计1398亿3300万日元。这些钱被用于改善国计民生的一些方面,如:医疗保健、环境保护以及教育等基础领域。

日方的技术援助主要包括:专家来华指导、培训中方技术人员、技术合作、设备支持等。涉及领域包括:医疗、消防、制造、水源、信息产业、市场经济建设及法制建设等。

此外,日本还向中国提供了能源贷款。

通过从日方获得的贷款,中国修建了3842公里的电气化铁路,占中国电气化铁路路线总长的25.8%。
中国利用日元贷款修建了359个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停靠码头。
中国利用日本贷款为59个城市的下水道治理提供了约2000亿日元的专项资金。所建污水处理厂总规模约占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16%。城市污水处理率从1991年的14.9%大幅提升到2008年的63%。

此外,中国通过从日方所获贷款,大搞植树造林与城市绿化,在疾病预防与控制,教育等领域通过日方提供的资金投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一些标志性建设项目,如: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浦东机场、武汉长江二桥、京泰铁路的电气化改造等都从日方的援助中获益,都是过去的日本援华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的援助下,中国建设了上海宝山钢铁厂。

宝钢从日本新日铁引进技术装备,学习了日方钢厂的经营理念,之后在国内进行了推广。中国通过引进日方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了中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改变了经营理念,极大地带动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段时期日中亲密友好的氛围下,日方除了政府援助,来自日本民间的帮助也很多,很多日本制造业领域的退休人员,都自发地前去中国进行技术指导与帮助。这其中包括一些对中国怀有愧疚情感的,曾在侵华日军中服役的日本人。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计划是实实在在的,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年曾有专家感叹说“你找不出来哪个大型工程没有日元贷款的影子。”

的确,在七八十年代中国资金极度缺乏的时期,源源不断的巨额日元贷款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起到了燃料补充与助推作用,来自日本的资金援助,使中国经济这艘飞船加满燃料后冉冉升空,并加速飞行。

日本对华援助对其自身有利,对华援助迎来中国与日本经济的共同发展。

日本对华援助对其自身有利,对华援助迎来中国与日本经济的共同发展。

据统计,自1979年以来,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国,中国的外来援助中有66.9%来自日本。

来自日本的援助帮助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事实,但反过来,从中国的发展中,日本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日本提供对华援助时,对自身利益有很多的考量,比如,通过提供资金使中国基础建设的大幅改善,使日方在获取中方煤炭等资源时更加方便快捷。

而且,日方在提供援助时,时常提出各种附加条件,比如要求中方用所获贷款购买日本的产品及原材料,通过这种方式使资金回流到日本。

日方还通过技术合作,帮助日企进入到中国,并占领中国市场,从中国市场中获得巨额利润,很多的日本品牌在八、九十年代在中国无人不知,甚至在如今的中国仍极具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中日两国经济密不可分,如今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之间的贸易额屡创新高,日本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日本经济复苏起到了促进作用。

日对华援助是在赎罪?是以另一种方式在进行赔偿?如果没有日对华援助,中国的改革开放会是另一种局面?

日对华援助是在赎罪?是以另一种方式在进行赔偿?如果没有日对华援助,中国的改革开放会是另一种局面?

我们当然不能排除日本当年决定对华援助时,有这种因素在起作用。

但只是将日本的对华援助简单地理解为日本在进行赎罪,那未免想法太单纯,也太狭隘了。

我们知道日本的对华援助分有偿和无偿,如果我们把无偿的部分,理解为日本在进行赎罪的话,那只占日本对华援助的一小部分,那一点无偿援助远远不能抵消日本侵华期间曾给中国造成的巨大损失。

但日本的这部分无偿援助,的确带有对中国放弃对日本战争赔偿做一些补偿的意味。

准确地说,日本对华援助更多的是基于日本对其自身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外交利益的考量。

在政治上,日本通过提供对华援助,拉近了与中国这个近邻的关系,使中日这对二战时期的死敌,迎来了建交后的“密月期”。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上对中国的影响一度在世界所有国家之上,连美国都比不了。这使日本在面对西方时,手中多了一张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交上看,日本以对外援助为手段,突破了二战后其在亚洲面临的外交坚冰,他们以援助的体面形式替代了战争赔款,以援助的方式赢得了亚洲曾遭其侵略过的国家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在经济上,日本当时的发展已面临瓶颈,国内市场上升乏力,能源短缺,日本急需获取海外资源、开拓海外市场,而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工业又非常落后的中国,就被日本所看重,日本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迎来互相促进的“双赢”结果。

通俗地说,日本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银行的作用,日本通过为中国提供资金和技术,达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

所以说,对日本曾经的援助我们要正确认识,日本为中国提供援助,更多地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将其简单理解为是在赎罪是荒唐可笑的,但我们也应对日方援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

日本人对这段历史的心态比较微妙,日本媒体《读卖新闻》曾撰文称:

“不要求中国人感谢,只希望中国人记得。”

中国人当然会清楚地记得每一段历史,并对历史上中日间发生的每一件大事,做出最贴近事实的评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指出:

“日本对华官方资金合作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日本也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中日互利双赢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番话是对持续将近四十年的日本政府对华援助的一个很好的评价与总结。

有人说,如果没有日本的帮助,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天也许会是一种不同的局面,也会前行,但方式和内容将有所不同,这种说法我觉得是比较客观的。

但历史选择了日本,一代伟人邓小平在中国发展的关键节点放下了历史恩怨,以广阔的胸怀接纳了日本,使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助推器之一,迎来了中日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他的这份功绩,中日两国人民都应当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