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门巴士

随着城市路桥的延伸和新建居民区的落成,公交车调整线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像23路这样几度“乾坤大挪移”的,可以说是天津公交的一个特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3路最后一代配车,胜利六米中巴

第一代23路

北站-百大

早在1956年的地图上,就出现了第一代23路,运营区间是北站开往百货大楼(当时称为百货公司),走向基本是后来7路的延伸,沿万柳村 一号路 天善社到李地大街,走新官汛过老铁道去北安桥,百货大楼。后来砍掉了百货大楼到地道一段,只保留了北站到后广场,再过几年,进一步缩短线路,北站到王串场,这种走几步就能到的路线,下场肯定是撤销。从运营区间看,第一代23路应为公交一场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货大楼~北站 第一代全本23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1957年地图,点开大图可以看到23路已经缩短了

第二代23路

为大环让路

上世纪70年代的地图上,出现了第二代23路,运营区间也搬到了离王串场“八丈远”的八里台,由八里台开往红旗路(天拖附近),是复康路上的第一条线路。不久延长到南营门,也就是现在707那个海光寺站。线路近似字母C,复康路 红旗路 长江道 卫津路。后期调整砍掉了长江道到南营门的一段,而是经红旗路 黄河道去了咸阳路,东端则由八里台经吴家窑大街 围堤道通往绍兴道,终点站就在现在的同望小学。第二代23路由公交三场运营,客流不错,一度使用铰接车运营。

1986年7月,中环线竣工,二场开通47路,完全覆盖了23路走向,作为补偿,二场将3路转给三场经营。23路坚持了不到一年,于1987年上半年撤销,原班人马开通了52路,第二代23路寿终正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 由八里台开往汶水道的23路线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拓宽施工中的围堤道马场道口附近,左侧的高楼是儿童医院,图中离镜头最近的一辆通道车,就是第二代23路,马上到终点站了。(图片感谢原拍摄作者)

第三代23路

后广-万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988年国庆,新天津站落成,前后广场都配套有公交站,公交四场再次开通23路,由后广场开往新建居民区万新村,走向是新开路 卫国道 天山路,是为第三代23路,时隔几十年重回后广场,23路也算是落叶归根了。这条线路一直运营到2006年,在天津公交破旧立新的改革大潮里,完败于635 836等一众小弟,23路传奇的一生,终于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现在报纸上的23路介绍,车站中提到的“养鸡场”站,就是现在的“翠阜新村”站周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新村北站,23路彼时配车红色TJ645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旧是万新村北站,23路是面对大楼一侧的两台金马单机,面对镜头的三台车是32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