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拙作“诸葛”非原姓,“孔明”不唯一—关于诸葛亮“名号”的故事中,笔者曾谈到,诸葛家的先祖是陈胜的大将葛婴。不过,具体到诸葛亮这一支,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则明确写道,诸葛亮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由于诸葛丰生活在西汉时期,所以《三国志》自然不会记载。不过幸运的是,诸葛丰其实是西汉的名臣,所以我们依旧能在《汉书》等史料中寻找到他的蛛丝马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丰字少季,在汉元帝时期进入官场,后来很快被提拔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简单来说,就是负责京城长安地区的监察工作。在当时,他监察的对象,既包括监察区中本来的基层官员和黑恶势力,由于京城地区的特殊性质,诸葛丰还负责监察京城中各中央机构的官员,所以他的权限不可谓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诸葛丰之所以被称为“刚者”,就是因为他是正儿八经,严肃认真地履行自己的监察职责。凡是不法官员,无论来头和背景,一律法办。一时间,长安内外的贪官污吏、大姓豪强纷纷落马。以至于当时“官不聊生”,贪官们私下有一句话:“间何阔,逢诸葛。”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怎么你这么长时间都没出现?哎呀,我倒霉碰上了那个诸葛丰!”稍微有一点历史和社会常识的人都知道,哪朝哪代,要在京城这样铁腕整顿,不“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一当然是性格原因,《汉书》点名表扬他性格“特立刚直”,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而第二点,则和他成长的背景有关。诸葛丰虽然是在汉元帝时进入官场,但是他却成长于汉宣帝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宣帝在位期间推行严格的法治,《汉书·宣帝纪》高度赞扬在汉宣帝统治下,赏罚分明,吏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可谓“中兴”。我们都知道,“中兴”可是对一个皇帝非常高的评价了。而诸葛丰就成长在汉宣帝的“红旗”下,再加上自己本来个性就很刚正,这样“双重叠加”,自然就强化了他的思维模式。

不过,后来汉宣帝和儿子汉元帝之间,出了个著名的“公案”。汉元帝还在当太子时,就非常相信儒家那套东西,所以对王霸夹杂的汉元帝比较不以为然。还曾经劝说汉宣帝要少用刑法,多用儒法。汉宣帝气得当场就怒斥汉元帝,还哀叹:“以后扰乱我们汉家政治的,就是你(汉元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公案,也暗示了诸葛丰这样直臣往后的命运

汉元帝上台之后,大搞儒家那套宽容政治,再加上自身优柔寡断的性格缺陷,使得官员们纷纷惊觉:新来了的皇帝“好欺负”。于是政治风气急速恶化,腐败势头一下子如脱缰野马,难以遏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丰见此,就上奏汉元帝,要求和皇帝单独见面,谈一次。但是汉元帝没有回应。之后,汉元帝对诸葛丰的谏言也越来越不耐烦。失去了皇帝的支持,一个刚正不阿的监察官,结局是已然注定,因为文官集团会对这种人进行最疯狂地反扑。最后,诸葛丰先是被发配去做看守长安城们的城门校尉,后来又因为莫须有的罪名丢官回家。

可以说,西汉的衰败,就是从汉元帝开始。而诸葛丰被罢,则是西汉政治德行沦丧,整个王朝又开始走下坡路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有意思的是,曹操倒是非常欣赏诸葛丰

《三国志·许奕传》曾经记载,曹操征汉中时,后方邺城有人谋反,原先主管监察的官员杨俊被免职,但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新人上任。此时曹操竟然感叹说:“要是有诸葛丰在,就能代替杨俊了!(安得如诸葛丰者,使代俊乎)”。不知道孔明如果听到曹操竟有如此感慨,又会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