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连初中都没毕业,却捐100亿建大学,有人直接吐槽没文化、作秀,他却霸气回应:你根本不懂什么叫文化!

曹德旺在《开讲啦》讲道:文化跟知识是道跟术的区别,你学了会计、计算机应用、机械设计这些专业技能,这是术;文化是道,讲不清、看不到、摸不着,但无处不在,需要长期地积累沉淀,才能悟到它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德旺究竟是谁?

他是世界公认的玻璃大王,身价百亿,他名下的福耀玻璃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他也是不行贿的企业家,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始终以人格做事。

曹德旺认为做企业必须要有文化自信,文化是一种信仰,一种修行,一种修炼,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因此他才在世界汽车玻璃领域站稳了脚跟。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慈善大王,是胡润富豪榜中连续5年上慈善榜的16位慈善家之一,从1983年到至今,曹德旺累计捐款高达80亿元,抵上了他如今身价的一半。

但他一直都很低调,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企业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但今年5月份官网上宣布他打算拿出100亿建一所大学时,舆论却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人说,曹德旺是想洗白自己的身份,跑到美国建工厂促进就业,再赚中国人的钱,怕自己被骂,所以赶紧建一所学校,树立口碑。

也有人说:当初潘石屹夫妇向哈佛捐了1500万美元后,自己的儿子就顺理成章地到了哈佛念书,曹德旺建学校肯定别有用心。

曹德旺到底是真捐钱,还是假慈善?

他将要建的这所大学叫福耀科技大学,是一所公立大学,也就是说,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果建好后,曹德旺会拿出来和政府一起运营。

不由让人想到厦门大学建立之初,就是第一所由个人捐建而来的公立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变卖全部家当,无偿捐献给国家的,成为了当时中国最早一批大学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0年后,还是在福建这块土壤,曹德旺也做了同样的一件事,所以,你还觉得他是为了赚钱吗?

当初美国给了他绿卡,当他发现“福耀”两个字将是汽车玻璃的代名词时,放弃绿卡连夜带着全家人回到了中国,并告诫孩子,如果谁留在美国将不能继承家产。

曹德旺说:“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经历了贫苦的时期,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发展的平台。现在我赚到钱了,国家还存在贫富差距的问题,我要尽力帮助贫困人群。”

小时候因时局动荡,他经历了家境优渥到一贫如洗,在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一天只能吃两顿,也只是些汤汤水水,难以顶饥耐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9岁才走进学堂,念到14岁,因家境太艰难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那时,只要一有空他就爱捡起哥哥的旧课本,边放牛边津津有味地读上几页,没有上学成了曹德旺一生的遗憾。

年轻时,曹德旺贩卖过烟草、水果,种过木耳,当过修理员,正因为他吃了许多苦,才让他有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经受住了生活的考验,就是成事的底层修炼。

改革开放后,大批进口车涌入国内市场,但国内的公路太烂了,导致汽车玻璃的损坏率居高不下,那时汽车玻璃基本依赖进口,一块玻璃高达几千元,但成本仅仅一两百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倔强的曹德旺特别不服气,"难道中国只能依赖进口,被迫接受这种不公平吗?"他觉得中国人应该有一块自己的汽车玻璃,于是在他39岁时,他决定做汽车玻璃。

没有钱,就用工厂作抵押,没人就大力招工,没技术,就送工人去培训,没设备,就四处托人打听,凭着这股冲劲,福耀玻璃走向了国外。

任何一个中国企业要想在世界站稳脚跟,都必须经历资本主义国家的沉重打击,然后涅槃重生。当福耀玻璃逐渐在国外崭露头角时,却被美国商务部盯上了。

面对美国强硬的态度,曹德旺花费1亿多,跟美国打了2年反倾销案,最终胜诉。这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在外国赢得反倾销胜利的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曹德旺更加明白中国制造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虎口夺食,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精、尖的人才队伍,这就是他不惜余力建立大学的目的,不为名利,只想为国家培养制造业人才,从而使中国更强大。

如今的曹德旺仍然在慈善的道路上坚定地走着,他认为做慈善是一种修行,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只要每个人用心去帮助别人,就是在做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