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发展至今已经十个年头左右了。

除了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的滴滴外。

还有着滴答、一喂顺风车等等平台涌入市场。

这也让网约车行业迅速发展了起来。

只是发展过快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好事。

让人们的出行都变得便利了。

但是这其中却有着很多的弊端和隐患。

安全问题、司乘矛盾等等层出不穷。

这也让整个网约车市场近两年开起来有些乌烟瘴气。

那导致这一切的究竟是什么呢?

像乘客所说的一样是司机的素质问题?

还是平台自身存在某种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司机素质

最近几年,时常有乘客反映司机的素质太低。

甚至有人爆料称自己在乘坐网约车时遭到司机的骚扰。

该网友在网上爆料称:

司机拿出800元哀求她与其发生关系。

被她拒绝后,司机又提出给她500元,摸一下她。

这样的爆料或是新闻最近一两年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其中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

真真假假掺杂在一起,也让人难以分辨。

而网约车司机这个行当也一度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只是司机的素质真的有那么差吗?

据统计,2020年,82%的网约车司机,年龄是在18岁-35岁之间。

教育程度统计更是显示,65%以上的司机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

其中高中以下学历水准的,更是连2%都不到。

这样的学历和年龄基数摆在这里,司机的素质真的有差到网络上所说的。

不堪的程度吗?

我觉得不可能。

极个别情况都会有,无论哪一个领域。

而想要让极个别情况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

这一点往往是要看平台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平台门槛太低

现在网约车市场上除了滴滴,还有滴答、一喂顺风车等等各式各样的平台。

平台多了,司机和乘客的选择也确实多了。

但是平台多了的,也代表着规则多了。

同时

一个平台一个规则,甚至还会有不重样的。

这让整个市场都难免有些混乱。

再加上平台的恶性竞争。

要知道,滴滴当初为了与出租车竞争。

几乎是把当时所有被称作“黑车”的司机拉进了平台里。

当然虽然被叫做“黑车”,其中也是有大部分司机是不得已而为之。

养家糊口。

本身素质和驾龄都不差的。

只是缺少一个渠道。

但是数量多了,难免就会出现质量上的参差。

偏偏平台后续又没有制定更多的筛选计划。

虽然现在有了双证和口碑值以及服务分的出现。

但是它在限制了一部分司机的同时。

却也给想要努力赚钱的司机们套上了一层枷锁。

明明在司机认证的时候,以及后续种种方面都有更好的选择来进行筛选

但是奈何偏偏选了一个“一棍子全打死”的策略。

这样不仅没有完全限制住,偏差的一部分还拉低了司机们在社会上的评价

反而是让大部分司机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看法:一个市场的秩序和素质问题,往往并不是都在一个人身上。

司机也好,平台方也好,只有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

才能让整个市场越来越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