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月前,作为岛内最大的城中村—— 蔡塘,加快了拆迁的脚步。

生活在这里的厦漂一族,开始陆续撤离,其中一部分人搬到了岛外。但,更多的人只是挪了挪窝,搬去距离最近、租金价格相对较低的后埔社,带动了房租的同时,也为这个地方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这也是离我们公司最近的城中村,步行只需10分钟。 每天上下班路过,总能看见赫然立在路口的石头,浑圆可亲,也会好奇里面有什么。

有次偶然的觅食,和同事往里面走,跟着灯红酒绿的招牌往前走,再往深处走,路边的店铺、巷子里都支起了摊位,食物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贵州烙锅、东北菜、重庆串串,再到武汉卤味等等, 这里汇集着各地名菜的半壁江山。 于是又择一良日,和探店小分队进行了一番“后埔美食探索”。

后埔

这里是厦漂一族的“乌托邦”

白天的后埔,许多店铺关着,还没来得及热闹起来——

可一到了晚上,街头巷尾的灯全都亮了,一些店长睡饱喝足打开店的闸门,路边的商贩支起架子,吆喝声里带着笑意,让人觉得生活这件事就是热气腾腾的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午十点多抵达后埔社时,视线中出现了两条分岔路,共同特点是都不算太大、道路两边是老房子。我们拐进其中一条,就这样钻进后埔社里。

那一刻,就像时空穿越一样,回到了二十年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汇集了各地的小馆,它们可能在路边,也可能藏在巷弄里的某个角落。有些路边不起眼的小店一问竟也开了二十个年头了——在后埔生活,大概是不需要外卖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鲜的味道、蔬菜水果的泥土味、 剁肉声、 商贩们的吆喝声、外放的闽南语歌……扑面而来。再配上挂在楼宇之间的红红绿绿的招牌, 让人只能调动起嗅觉、听觉、视觉,去好好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小巷子里的人们在各家小店外驻足、在各家摊贩面前要几两卤味、或是要两斤水果。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全部浓缩在了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香啊!——食欲瞬间被路边摊子的飘香打开。

无论新店老店

各地名菜,汇聚于此

蔡塘拆迁后,部分新店涌入了后埔,走在路上时不时可以看见店铺的招牌上挂着“原蔡塘xx”的店铺。 地方搬啊搬,味道却依然被保留了下来。

新店与老店一起,治愈着厦漂族的心。闻到某种香味,尝到熟悉的味道,他们都可以从这些简单的食物里获得长久的慰藉。 毕竟一饭一汤,都是日常的小确幸。

「漳浦小吃」

“来这儿,吃碗枸杞汤面是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过这家店时已经快到中午,我们被飘在空气里的香味蛊惑,走进了这家来自南靖的漳浦小吃。一就坐,便默契地望向了大口吃面的隔壁桌,香得让人咽了一大口口水才想起来点单。

招牌是枸杞叶汤面,上桌的时候满满的一大碗,暖心又暖胃。南靖人喜欢用枸杞叶入菜,因为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汤底非常好喝,味道也比较浓郁,吃起来没有看上去那么寡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葱油拌面的面条则相对粗一些,吃起来嚼劲十足。拌面里还放了豆芽、胡萝卜、香菜和葱,不经意间能够吃到蔬菜散发出来的清新感, 在闷热的中午食用,会觉得很解腻。

「东北菜饺子馆」

“人均不到40吃到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板是吉林人,店才刚开业半年。一进门就操着一口热情的东北腔,招呼着我们找位子坐下。

「我们的份量都很大,你们点个三四样菜就够啦!」

主食点了香菇猪肉饺子,皮很薄,内馅很足, 咬上一口,肉香四溢,再蘸上一点点醋和辣,越嚼越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我们只点了四道菜,等到离开时也只消灭了饺子、锅包肉和地三鲜, 小鸡炖蘑菇还剩大半——但并不是不好吃,而是分量太大了。

小鸡被炖得软烂,很容易从骨头上把肉咬下来; 粉条很韧劲,咬起来觉得特别Q弹,吸溜一口,还可以尝到汤汁的鲜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异口同声直呼好吃的是锅包肉,内里的肉吃起来非常鲜嫩!蘸酱后再吃,会有一点酸酸甜甜的感觉。

「重庆上上签冷锅串串香」

“有一种麻辣,用来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开了好久啦!」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家藏在城中村边上的老店定当其列。算不清到底开了多久,七年还是八年?却足以称得上是后埔这一带,地道的重庆老字号串串香了。

冷锅串串取自火锅之精髓,结合了川式的口味。远远看去其貌不扬,味道也并没有让人很惊艳,但绝对算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着不断升温的锅底,待食材慢慢变熟。和随行的探店小伙伴,心照不宣地又加点了几瓶啤酒。串串和酒一起下肚, 巨大的幸福感来袭,简直需要深吸一口气来稀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点的是招牌冷锅美蛙,麻辣的程度都可以自由选择。 一大锅密密麻麻的签子串上各种食材,泡在红油锅里温着。 一股油辣香味扑鼻而来,由鼻尖直透心间。

「贵州但家香酥鸭」

“一只鸭鸭,就能让你麻上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往前走,我们看见了一家装修非常低调的小店,甚至有点冷清。

「老板!我们要鸭菌、鸭肠串串……小鸭再来半只!」

「别点这么多啦!你们一定吃不来这个味道,很麻!」

老板是南平人,不喜麻,因此在我们点餐时一直“阻挠”,让我们点少一些,点单过程里还时不时露出“你确定点这个??”的关爱眼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的过程中一直在感慨真的好脆! 味道也是真的很麻,尽管我们只是点了微麻。

「很香、很麻,很脆!」

但还是吃得停不下来,一停下来就感到自己的舌头在跳舞!印象比较深的是炸虾,被炸得完全锁住了水分,让虾肉本身的质感嚼起来更加有嚼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平时口味比较清淡的我,还是有点接受不来这酥麻的口感。喜欢吃麻麻口感的朋友,倒是可以前来试一下!

「武汉王中王烤卤」

“30多款卤料,按个卖,按斤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色开始昏暗下来,我们窜进了后埔这条美食街,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小吃摊。一眼吸引到我们的是这家来自武汉的王中王烤卤标语:

「卤味街头,随处可见,但我们不一样!」

到底有多不一样呢?老板才刚刚亮起了灯箱,摆放好食材准备营业,就已经有不少人站在摊位前,排队准备购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凑近一看, 卤味种类选择性非常丰富 ,有荤也有素,我们基本每样都点了一些。 发现了非常纯粹的卤汁味,其实很有周黑鸭的味道,甜甜辣辣的,吃起来真的特别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一度叫绝的是辣鸡爪和卤香鸭锁骨,份量扎实,味道也非常入味!

「刘氏贵州烙锅」

“舌尖上起舞的味道,万物皆可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夜幕时分,我们寻觅到了一家偏家庭式的下酒菜餐馆。市井气超级浓郁,想吃什么肉菜都可以自由选择。

灵魂调味剂是老板亲自调味好的贵州蘸料,看似简单却涵盖十多种配料:黄豆、肉沫、辣椒面……等,我们一口气点了十几样菜,基本没有特别踩雷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奇特的土砂锅,中间锅体呈现圆弧状。老板会亲自浇满菜籽油,把生的菜倒入煎烤熟透后,再放到锅的周围,说是有利于菜品和油分离。

这下不用担心菜品油分过多,吃到嘴里太腻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感到惊艳的是土豆和贵州臭豆腐干。臭豆腐干不仅味不臭,反而豆香味更足。 刚烤好时蘸上辣椒面, 麻辣鲜香搭配着细腻嫩滑,豆香味超级浓,唇齿留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家店的特色辣椒面,泼上一勺滚烫的油,味道让我们整整回味了一个晚上!不愧是“舌尖上起舞的味道”!

一间十 平方 的小屋

就能构成他们暂时的“家”

这里头的巷子都很狭窄,许多巷子只能容纳两三个人一起经过。 偶然路过一处巷子口,抬头,视线里电线杆纵横交错互相缠绕,向上、向下,绕出一种沧桑的破碎感。

居住在后埔社的人,其实也在这样绕啊绕,向左走又或是向右走,一天天、一年年就这样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初在这里头生活,可以将生存压力降到最小。 曾经的厦漂一族,也许会把这里当作人生的跳板。

如今,电线杆上,仍旧挂满招租招牌,大单间、小单间、一房一厅,看起来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了解房租,我们打了许多牌子上的电话。大概了解到400元一间的房子,大概是6-7平方米,却几乎都被租完了。再一问——就连十几平的单间都要1000出头了。

大多数房东的手里也没有什么存货,最便宜的也需要800才可以拥有仅10平方的单间。即便如此,哪怕是一楼不见光的屋子,也都被租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一开始,很多人觉得这里的出租屋只是临时的落脚点,顶多能够称之为晚上睡觉的地方。时间长了,却也逐渐成为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 城中村,与都市环境的组合

不止有一面‍‍‍‍‍‍‍‍‍‍‍‍‍‍‍‍‍‍‍‍‍‍‍‍‍‍‍‍‍‍

后埔的小街小巷内,藏着各式各样的小店和摊位,满足了大家日常的所有需求。生活上十分便捷,为这里的年轻人提供了便利,也成为了一个特别的社交聚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迈的阿嬷,为自己精心挑选少女感十足的夏日碎花裙

修补鞋子、皮箱的阿叔,经营着自己的小摊,往后看的一条窄窄的小巷子便是店铺。

我们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他总是会静静地看向我们。与附近喜欢热情跟我们打招呼的摊贩相比,反而有一种安静的力量。一张小桌子,一个小板凳就是他的全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隅裁缝摊,却足以和街坊邻里的感情系在一起

裁缝摊、大头贴店、理发店、纹身店、台球俱乐部等等,应有尽有。所谓 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被展现地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后埔,似乎没有陌生人,皆来者都是客。

我们每每走到一簇角落,只是驻足了三秒钟按了一下快门,就被热情问候。比起市中心小区回家就关门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显得十分浓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间一间的小店微光,点亮了整条旧巷子

· Tips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通】

地铁2号线后埔站1号出口

【地址】

厦门市湖里区双埔路与金丰路交叉路口

【店铺合集地址】

营业时间:17:00-次日04:00

营业时间:11:00-22:00

营业时间:16:00-次日07:30

营业时间:12:00-22:00

营业时间:09:30-23:00

营业时间:17:00-次日05: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