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边的云彩......”

一首《再别康桥》让我认识了民国时期的才子徐志摩,还记得当时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曾经用了多半节课的时间声情并茂的讲了徐志摩的感情之路,满脸的仰慕之情依稀可见。

陆小曼是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两个人都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人士,而二人的婚姻注定是不平凡的。

徐志摩生前对陆小曼宠爱有加,而陆小曼也深爱着徐志摩,然而随着徐志摩的意外离世,陆小曼的生活立即便陷入了窘状,这其中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因素。更是中国社会从封建王朝转变到现代社会,整个社会撕裂的缩影。

根据徐志摩自己的回忆,当他看见陆小曼第一眼的时候,就决定要娶陆小曼作为妻子,那陆小曼究竟又是怎样的一个女人竟引得一代才子为其折腰呢。

陆小曼生于官宦世家,其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陆定,陆定前清中过举,留学日本师从伊藤博文,回国后先从政后从商,还投身革命,可以说家境非常的殷实。

陆小曼就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标标准准的富家女、名媛界的领军人物,当时的中国上流社会,对名媛的要求不仅仅是要长相漂亮,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陆小曼就是名副其实的才女。

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叫王赓,是由父亲安排的,她本身对这段婚姻并不满意,这也为后来两人的感情破裂埋下了伏笔,王赓沉迷于仕途,就免不了冷落了陆小曼,每次陆小曼要王赓陪自己的时候,王赓总是将陆小曼推给自己的好朋友徐志摩“让志摩陪你......”

徐志摩与陆小曼两人便如产生化学反应般迸发出了感情,当时的徐志摩亦有自己的妻子,可是二人依旧不顾世俗的眼光走在了一起,不要说是在一百年前,就是在今天二人的这种行为也依然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

但是前文说过,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撕裂的状态,思想上亦是如此,尽管很多人抨击二人“伤风败俗”,但是在上流文化圈却是一种“时髦”。

迎娶了陆小曼的徐志摩便感受到了婚姻的压力,陆小曼的成长经历注定了她对经济上的要求很高,住的要求是别墅,出门要有车,家里要有佣人,吃穿更是讲究。当时有人统计过,陆小曼一个月的开销至少要七八百大洋,而当时鲁迅在北京买一套四合院也才五百大洋。

为了供养陆小曼挥霍,徐志摩只能全国各地去讲课,直到1931年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一代才子就此陨落。

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生活立即陷入了窘迫,以至于一声穷困潦倒,这其中有其自身的原因。

虽然陆小曼的娘家完全可以支撑陆小曼的“挥霍”,可是就在陆小曼父亲去世的时候,陆定将大部分的家产都捐赠革命事业,仅留下了一小部分给陆小曼,这点钱就不足以满足陆小曼的开销了,更要命的是,此时的陆小曼还沾染上了鸦片,纵使有万贯家财也是不够的。

陆小曼作为一代名媛,其追求者不计其数,陆小曼完全可以再找一位丈夫满足其对物质的需求,然而陆小曼很明显是那种既要物质生活又要精神陪伴的女人,不可能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

陆小曼与徐志摩的婚姻,纵然在上流社会看来是冲破封建枷锁的“时髦”婚姻,但也是仅仅停留在欣赏层面而已,并且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二人的婚姻是持抨击态度的。

就比如说当时徐志摩与陆小曼举行婚礼的时候,二人请来了梁启超作为证婚人,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梁启超在“证婚词”中痛斥徐陆二人,由此可见社会舆论对陆小曼还是很不友好的。

陆小曼曾经想求助于徐家,可是徐志摩的父亲根本就不承认陆小曼是自己的儿媳,甚至还迁怒于陆小曼,认为如果不是陆小曼挥霍无度,儿子就不会到全国各地的去讲课,也更不会因为飞机失事而死。

走投无路的陆小曼只能变卖家产维持生活,到了后期甚至开始卖一些自己的字画,勉强度日,直到后来翁瑞午闯入了陆小曼的生活。

在徐志摩去世之后,陆小曼的身体一直很不好,就在1938年,陆小曼结识了当时作为医生和画家的翁瑞午,翁瑞午也算是书香门第,父亲是翁同龢的弟子。

翁瑞午和陆小曼同居达二十年之久,直到翁瑞午去世,后世很多人抨击陆小曼忘记了对徐志摩的爱,其实不然,我们很难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人们思想。

陆小曼一直到最后也没有嫁给翁瑞午,而翁瑞午也始终没有抛弃发妻,陆小曼自己坦言与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甚至表示二人是隔灯共枕。

其实翁瑞午也很难维持陆小曼的开销,为了同居,翁瑞午甚至也到了变卖字画的地步,在当时文化界,陆小曼与翁瑞午同居引起了不小的非议。

当时作为文化界的第一人胡适,就曾经表示过愿意接济陆小曼,但是对陆小曼提出了三个条件。戒掉鸦片;离开翁瑞午;去南京生活。

可是陆小曼对胡适的要求置若罔闻,甚至连信都不回。直到解放之后,在国家的照顾下,陆小曼就职于上海文史馆,此时的陆小曼已经渐渐衰老,花销也没有年轻时那么大,这份工资便一直维持着陆小曼的余生。

陆小曼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有人说她追求自由和爱情,有人说她伤风败俗;有人对她欣赏有加,有人对她恶语相向。总之,在当时的那个特殊年代,造就了陆小曼特殊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