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十八驴事件,11年了

谁还记得,11年前的那起“复旦十八驴”事件?

这件事的震惊,在于善良的牺牲,换来的,却是令人不耻的自私与谎言,却直到11年后,才被彻底拆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安徽黄山。

因为地势陡峭,素来有“夜不爬黄山”的说法,景区也明令禁止驴友夜间进入。但却有18个驴友,在没有向导,没有护具,只有一台GPS信号器和一张等高线图的情况下,逃票违规进入黄山。

他们的目的,竟然是“探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复旦大学学生为主,这18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复旦十八驴”,

他们毫无经验也毫无准备,却自信满满,直接穿过了警戒线,进入了黄山未开发的景区。

最后自然是毫不意外地迷路,他们被困山中,情况紧急。

好不容易有了断续的手机信号,其中1位驴友给上海亲戚发信息求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旦的高材生,也是18个大学生的生命,谁敢怠慢,当地部门迅速组织了包括警察在内的200多人的搜救队伍,冒雨上山搜救。

其中一个搜救组找到了这18名大学生,这时,因为救援设备不足,最好的方法是继续在山上等待后续的救援设备,但这18位人才纷纷嚷嚷着,要求必须立刻冒着雨下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搜救队员只好照办,当时,年仅24岁的警察张宁海举着火把在前面开路,还暖心安慰他们:

请跟我走,我来为大家照亮。

然而,这11个字竟成了他在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山险路滑,又是雨夜视线不好,张宁海不幸坠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学生们的反应,在当年一位参与这个事情的采访记者看来:

比冷漠有过之而无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年后,老人现状,令人寒心

在张宁海葬礼那天,黄山群众排队送行,但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是他救出来的复旦驴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宁海的遗体被抬下山的时候,一个男学生过来说,不好意思,要上车了。接着,把车门重重地关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忙着干什么呢?

忙着公关,忙着推卸责任。

这些学生在复旦论坛上写道:

“警察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张宁海身体素质不太好”。
“复旦公关能力太弱了,请求新闻专业学生帮忙”

直到后来,迫于压力,这18名同学承诺之后要轮流探望,帮助张宁海的父母。还说:

张宁海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

11年后,有网友爆料“18驴”的后续生活,基本都是很顺风顺水的人生,家庭事业都不错。

可他们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的呢?

人会说谎,时间不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经由安徽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报道我们才知道,张宁海的母亲年前摔断了腿,张宁海的父亲张培伦患病需要手术,独自一人住院治疗,无人照看。

还是医院的医护人员作为“临时亲属”陪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儿子,为了别人的生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谁的生命不宝贵?谁的骨肉谁不心疼?

不是非要回报,但这样的付出换来的,谁不心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善良不该是单行道

悲哀的是,11年过去,这样的事情,却从未停止重演。

非法穿越鳌太线驴友,在被搜救队员拿命救出前,承诺每辆车500元车费,获救后就立马翻脸:

500车费“变”成了200,而且,还要求对方必须到7小时车程外的地方领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3日,蓝天救援队员从北京房山救出了18名被困驴友,然而当驴友安全下山后,还能从包里掏出两瓶水,开始烧水泡茶。

驴友还口出金句教做人。

“做人需要留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龄越大,看的东西越多,我越明白,人的善良和教养,跟受教育程度是无关的。

善良不是天性,而是一种选择。

那些像张宁海那么善良的人,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他们在自保和善良之中,选择了善良。

学历过滤不了人渣,

不仅犯错了还不认,反而用一万个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而且生而为人,连最起码的感恩都没有!

对于那些品质卑劣,打着“驴友”旗号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我只有一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