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香港、
大文传媒集团举办文化座谈会

艺术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联合主办,意得集团协办的的文化座谈会,于2021年5月18日在艺术香港空间(香港湾仔轩尼诗道342号国华大楼3楼)举行,座谈会主题为「香港如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此次座谈会邀请到不同界别的人士就此主题进行研讨,发表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三月,中央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将香港的文化发展写入国家规划,在直接涉及香港的部分,表示会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致力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务求达到国家给予的定位。这为香港的文化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讲话内容摘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锦球:(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主席)

香港要发挥两大功能来支撑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家文化窗口及交易中心,文化「一国两制」探索前沿。

首先,要更好成为国家外对文化交流的窗口。就像过去四十多年香港是国家引进外资的窗口和桥梁,在文化交流上也应该更好发挥这个作用。香港文化硬件建设方面已经很有作为,作为香港文化新地标,西九文化区建设持续推进。M+亚洲首间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预计2021年底开幕,呈献中国艺术文化珍品的香港故宫博物馆,2022年也将启用香港是全球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香港完全可以成为国家文化交流的最佳国际文化中心,成为国家当代最高成就艺术家表演窗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就及各省市精品文化工程的展演窗口,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

第二,在实践上探索文化「一国两制」新课题,香港要保持开放文化特色,并大力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探索文化「一国两制」确实是新课题,香港成为国际艺术探索的前沿阵地,应保留她的开放的文化特色,只要不达背香港国安法的,都要保留,鼓励发展,应欢迎更多立场中立的艺术表演家演出同时,香港要融入国家大局,应该弘扬文化正能量,大张旗鼓宣传新时代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比如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24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完全可以结合主题以文艺形式宣传展示;还比如香港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西贡足迹,香港抗战历史,香港与国家改革开放的关系等等,都可以文化旅游及学校教材、电影、戏剧、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市民和游客多了解香港和国家的关系。香港要完善服务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政策机制,并大力发展文化艺术的国家队,引进文化央企发展世界级的文化艺术交易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逢国(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

一、香港应善用既有的优势:

1.香港的历史底蕴。2.与国际往来密切。3.香港民间文化团体的密度高。4.活跃的媒体平台,有利于对外交流。

二、香港成为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具备有充分的条件:

1.硬件设备:越来越好的设施设备,如西九文化区、M +博物馆、故宫文化博物馆、活化的文化建筑越来越多。

2.软件设备:香港的传统文化,思想性的东西,哲学,历史丰富。

3.香港有二十多个驻外的办事处,文化资源的优势应好好利用。

三、建议全社会动员去实践

1.动员中央:成立国家艺术基金,国家对外交流的活动留给香港。

2.香港政府:成立对外文化交流基金,驻外办事处设立文化专员,做文化宣传的事。

3.民间基金会:大专院校要加强思想性、哲学性探讨。政府要配备资源,让民间团体发挥更好的作用。

4.文联:要通过文联促进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婕(中联办办宣传文体部处长)

中央对香港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定位是对香港利好的,香港应该紧跟大湾区战略规划,大湾区地区拥有丰富的场馆,博物馆资源,对香港文化界来说有更广阔的空间,而香港拥有丰富的展览内容,双方应该相互配合。中联办会更加努力,希望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志华(西九文化区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

香港将成为金融和逐步之后的第三个中心,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未来要逐步发展需要注重以下三点:第一,香港不能单独发展,要看国家的政策与发展。第二,香港有文化资源,但没有内地丰富,例如香港故宫博物院,也要融入香港的角度,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第三,观众也很重要,香港本土观众甚至是外国的观众,要提高中国文化意识,提高欣赏水平。第四,香港故宫博物院落成之后,给国际多个博物馆长联络,加强与各地交流。第五,现在正在出版第一本用英文写的古代书画的书籍,发挥出版方面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焯芬(中国工程院院士、珠海学院院长)

香港输入的应该是西方的科技文明。香港因为是国际都市,大部分人才语言能力强,而且拥有很广阔的国际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恒(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主席)

香港目前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其中一个重地,艺术市场近期也有很多大型拍卖活动,而法国也正在香港举办文化月的活动。香港不再是单单一个举办展览会的场地,而是一个重要的艺术交易、交流的平台。文化艺术应被推广成一个产业来做,就如辨别艺术品的价值与真伪等都有其发展价值,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培养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明敏(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名誉会长)

特区政府要成立文化局,最好设立一个属于艺术文化交流的办公室,实质的部门能有效推动各个艺术政策的发展。香港应兴建一个中共党史馆,介绍这个党中央为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佩璇(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意得集团主席)

中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意义十分重大,完成这个任务,香港社会各界都有责任。我们作为企业,这些年来除了做一些社会公益外,还支持青少年文化艺术方面的展览,努力为香港的文化发展尽一些力。实际上,推动香港成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不仅能推动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香港青少年乃至市民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促进一国两制方针的贯彻落实,推进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

我们相信,未来国家和特区政府会加大支持香港文化发展的力度,我们愿意与社会各界一道,为两地以至海外的文化交流尽点微薄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培凯(香港艺术发展局顾问)

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妖魔化,因为他们普遍不看、也不相信中国的媒体报导而是从西方传统媒体如BBC、CNN等媒体获取信息,所以才有近期有关新疆议题等单方面的负面报导。因为香港现在很多中小学都以外语为语言主导,引致对中国的感情很薄弱,英校更是这样。所以,文化发展跟教育应当紧密联系,若香港希望发展成为文化交流中心,也必须从中小学校的教育入手,这样才会有发展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冠一(香港著名财经评论员)

艺术文化是一个大题目,中国具有五千年文化,而香港作为艺术品交流中心,越来愈多人选择投资在艺术品市场,香港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机遇。另外,艺术跟文化应该分开来落实,才会更有效发展本地文化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浩文(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

每段文化背后也有其历史,而文化都需要历史作背景,作为观者,首先要对一个地方背后的历史有感受,才会对那个地方的文艺作品有共感。艺术不分国界跟政治、文化方面都会紧跟着其社会发展而进步,就像这时代越来越多在线藏品拍卖,就证明了艺术文化发展随着科技改变而变得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平(香港文联总会顾问)

香港应举办更多重大庆典,并组织一些大型的文化活动,让文化工作者有所作为。像内地近年举办以辛亥革命10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主题的展览活动,并大力举行很多庆祝活动,反观香港在这方面的工作相较之下略显不足,希望今后能加强,而政府和有关方面的机构应创造条件,香港文化工作者应该多参加内地的重大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泽铭(国际电影中国基金会副会长)

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力度支持电影、艺术等等的创意工业。第一,香港政府设立辅助基金,不要设下较高的门舰,编剧只需提交「故事简介」及「人物简介」,经过合适的审查后,会获得数万元不等的「开笔费」支助,让他们在数月期间安心创作。第二,成立支持青年导演拍摄的基金,合资格的年轻编导成立公司,申请商业登记,以及提交完整的计划后,能够申请政府基金的资助,取得拍摄所需要的费用。第三,香港政府牵头设立电影培训计划基金和电影创意创新奖励及补助基金,支持奖励年轻人到北京上海或国外培训深造,保送年轻创作者到国外如纽约大学、首尔艺术大学等著名影视培训机构学习。第四,政府可以促成电影产业的文化链,与各个不同行业的公司,如电影公司、保险公司等合作,减低电影王业实际士执行制作的本,扩大香港电影产业的长久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文汉(香港博爱医院总理)

要提升香港文化软实力,香港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

第一,科技创新,这个方面,香港应借鉴大湾区广州、深圳等市数字化转型成果,抓住数字化机遇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带动文化及创意产业变革发展。以“文化+科技”融合助推商业模式创新,将文博机构、文化产品“数字IP化”、开展大数据精准营销等。

第二,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联动,拓宽文化消费市场空间。充分调动粤港澳三地文化产业协会等机构介入,通过名家作品联展、门票优惠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大湾区文化消费的区域联动提升大湾区的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第三,持续提高国际文化交流水平。通过深港两地合作举办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决策部门和专业人才之间的联系,推动业界交流合作。发挥香港国际性会展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平台的交易服务功能,促进创意、人才、项目、资本等要素的对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互动、项目合作和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