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大家谈》

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源头减量与分类的实践者、倡导者。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北京市各地正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垃圾分类活动,居民们的观念和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2日,东城区东直门街道联合东城区城市管理委、东城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开展了“新时代,新起点,新作为”《垃圾分类大家谈》——“做高尚的社会公民”百姓系列论坛活动,辖区内近60位居民参与了此次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分别邀请了社区居民、物业保洁、环卫工人等代表上台与大家分享在垃圾分类具体实践中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居民代表:垃圾分类虽然看似是小事,但却是文明的开始,我希望大家都能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咱们的社区环境建设得更好!

环卫工人:虽然很脏很累,但是我依然热爱我的工作,夏天到了,希望大家能做好源头减量与分类,为了干净整洁的家园而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交流讨论环节,大家对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志愿者能不能直接检查居民的垃圾袋、居民如何保护垃圾袋中自己的隐私、如何提升年轻人的分类积极性等,与现场受邀专家进行探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居民代表:年轻人工作忙,压力大,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作为分类志愿者,我该如何提升他们的积极性?

专家解答: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首先宣传很重要,作为志愿者,可以多跟他们交流沟通,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年轻人慢慢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激励手段,激发年轻人的分类积极性,把鼓励措施放到法规里面让它制度化,常态化,发挥正面引导的积极作用。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要靠政府、社区、个人等多方合力才能做好。

在相互交流中,大家明确了垃圾分类的责任与义务,促进了对分类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垃圾分类技巧,“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推动了后续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