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作为北宋五子之一、关学的创始者和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张载思想在中国古代气论哲学发展史、易学哲学发展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张载的易学观

1、易为圣人所作

关于《周易》产生和为何人所作的问题,是每一位易学研究者所不能回避的问题。北宋曾掀起一股疑古疑经的风气,比如欧阳修就曾怀疑《易传》中《文言》、《系辞》、《说卦》、《序卦》不是孔子所作,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张载在这个问题上持坚定的态度,认为《易》为圣人所作。

这种《易》为圣人作的易学观与他整个哲学思想中坚决支持成贤成圣、树立宏远追求的境界论紧密联系。张载在对《周易》淦释的过程中,对《易经》和《易传》的作者都有所提及。张载认为,《周易》古经是圣人所作。《坎》九五艾:“坎不盈,抵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张载注曰:“险难垂出而下比于四,不能勉成其功,光大其志,故圣人惜之曰‘抵既平无咎’而已矣,不能往有功也。”

这是说《坎》九五的艾象表现了在时间上已具备了出险的时机,在空间上,九五位居尊位,这些都是将要脱离险境的有利条件,但由于九五亲昵比近其下的阴艾六四,处在尊位却不能光大其志,所以圣人在此艾下系辞表示这种情况存在着遗憾,拿容器里盛水来比喻,就像水还没有盈满仅是无咎而已,若盈溢出来,方是往有功尚。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张载明确把《周易》古经视为圣人所作。

张载也非常重视从现实的人的活动中、从人类社会本身去寻找、规定圣人的本质。同样,这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也有着丰富的资源。张载继承《系辞》“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的思想,认为这种至高境界并不是空泛的涂抹,而有具体的衡量,就是德和业。在崇德和广业二者的轻重上,张载似乎更倾向于强调圣人“广业”的特点。张载在何以为圣的本质规定上,所依据的标准是“德”和“业”,但这个标准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业”,即能否治国安民,为民兴利。

张载作为宋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这种把现实的“业”或者“行”作为是否够得上“圣人”标准的理念,在儒家的创始者孔子的思想中表现的就已经比较明显了。

2、易为君子谋

“易为君子谋”的易学观,是同张载整体哲学的道德论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君子,才能解读出蕴含在《周易》之中的深刻义理,张载在注《系辞下》“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时说:“言易于人事终始悉备,行善事者,易有祥应之理。萌兆之事,而易具著见之器;疑虑而占,则易示将来之验。

《周易》之所以有“逆数”之功用,张载认为《周易》是对天道规律的模拟,那么人通过对易理的理解,就能将“萌兆之事”显示出来。但是这种理解,必须建立在道德高尚的基础上。沦丧了道德的小人是无论如何也解读不出来的。张载“易为君子谋”易学观决定了他多从道德角度去诊释《周易》卦艾辞的注易倾向。

二、张载易学观的特点

1、排辟佛老

宋代理学的特点就是告别了汉唐仅仅以文行忠信著称的人伦实践形态与以天人相符为特征的宇宙论形态,而跃进到本体论的形态,并开始关于天人关系的新探索。新儒学之所以要增添一些新的内容而有异于孔孟的儒学,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回应佛道二教的挑战,把名教理想提到天道本原的高度,重新作出哲学论证。张载的哲学创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其易学观凸显出排辟佛老的理性思考。张载的弟子范育在《正蒙序》中概括说明了张载当时深研义理,创建新哲学的背景说:“自孔孟没,学绝道丧千有余年,处士横议,异端间作,若浮屠老子之书,天下共传,与《六经》并行。而其徒侈其说,以为大道精微之理,儒家之所不能谈,必取吾书为正。

张载的弟子范育在《正蒙序》中概括说明了张载当时深研义理,创建新哲学的背景说:“自孔孟没,学绝道丧千有余年,处士横议,异端间作,若浮屠老子之书,天下共传,与《六经》并行。而其徒侈其说,以为大道精微之理,儒家之所不能谈,必取吾书为正。

张载归宗于《周易》,试图依据易学的基本原理从事宇宙论的构建,来从根本上破除佛道二教的“异端邪说”。在张载的易学中,张载首先指出佛道二教关于“有”“无”的理论同儒家大《易》的天人合一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张载认为,只有“学易”、“见易”,即研习和深入理解圣人所作之《易》书、认真契会反映了对天地造化规律的易道,才能从根本上认清二氏这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之“失道”的理论根源。

故而,张载“圣人作易”、“易即天道”以及“易为君子谋”易学观就具有着在排辟佛老“异端”理论的论战过程中形成的特点。

2、贯通天人的高远追求

张载“少喜谈兵”,年轻时就关注西北边事,关心现实问题,追求经世济民的外王事业,表现出远大的志向。他二十一岁时上书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史的范仲淹,慨然以功名自许,显露出不同凡响的气魄。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因劝读《中庸》”,将张载引领到学术思想创建的领域。

张载的学术活动,从一开始就被范仲淹提到了向上一路,方向明确,凭倚深厚,他之所以在哲学史上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固然是得力于他长期艰苦的探索,但就其精神的原动力而言,主要是由于他早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树立起来的那种伟大的抱负和强烈的使命感。张载贯通天人的高远追求,并不是无缘无故凭空产生出来。

这种既立足现实人事、又追求超越论证的理念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可以说,是时代把这个伟大艰巨的任务放在了张载的肩上,是历史的发展把这个要在儒家思想理论上进行突破的重任委托给了张载。易学自产生开始,在每个历史时期都站在时代的前列,去反映现实、回应现实、影响现实,故而每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任务都与易学的发展呈现出历史逻辑地一致性。张载易学也是一样,他的天道与人事相贯通的易学观的形成是易学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远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汉代。

三、张载易学史上的定位

1、以气解易的易学特色

张载的气论哲学的建立使中国古典气论达到了巅峰状态,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其以后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张载的气论思想反映在他的全部的易学思想之中,并贯穿于他整体哲学思想的始终。我们讲,张载以对《周易》原理的创新性阐释为基础,建立起自己的新型气化论哲学,这句话实际上也可以倒过来说,张载也在用关于气的思想理论去诊解阐释《周易》中的相关问题。

这二者是一体的两面,张载既在以气解易的过程中深化自己对于气的理论的理解,同时又在自己对于气的理论的理解基础上用其去解读淦释《周易》,应该说,张载思想正是在这种双向的沟通中日益精进,走向成熟。以气解易并不是张载的首创,也不是张载的专利,但却是他创建和形成自己新理论体系的重要桥梁和途径,并以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宏大深邃的理论成果,成为自己易学的显著特色。

2、注重取象

张载在《周易》的诊释中偏重以象解易,体现出“注重取象”的特色。张载易学的这一特色,在他充分认识前人象数与义理各有偏重取向的优点与缺憾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与其整体气论哲学有着密切联系。取义和取象的易学诊释方法,是从《易传》开始的。《易传》对《周易》古经的阐释,对后世的易学诊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形成的象数派与义理派所依据的注经的理论皆可在《易传》中找到其根源。

身为义理派易学家的张载,在象数与义理的关系的理解方面,体现出在追求二者的平衡与融合当中“注重取象”的解易特色,这与他的宇宙观是一致的。张载认为要明易理,须先从卦艾象入手,通过卦艾象才能探知卦义艾义。这种注重取象的易学特色跟他的气论哲学紧密联系。

结语:

北宋的建国结束了自唐安史之乱以后长达二百余年的动荡历史,开启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繁荣发展的大门。宋代文化的繁荣与宋代易学的繁荣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反映时代特点、回应时代课题的各种思想,很多都是通过易学的方式彰显开来的。在北宋五子之中,张载是最富有理论创新精神、理论规模最为宏阔的一位,这种理论的创新、规模的宏阔全部体现在他的易学之中。张载易学在结束一个时代的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时代,他易学中从天到人,从体到用,天人、道性并举互渗的立体架构实际上为理学的有着开规模、定纲维的作用。

参考文献:

《张载集》

《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