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所谓足,足乎道之谓也,尧、舜是矣。周之始,固以神矣,况其征乎?彼鸣乎莘者,以焄蒿凄怆。妖之浅者也。天子以是问,卿以是言,则固已陋矣。而其甚者,乃妄取时日,莽浪无状,而寓之丹朱。”朱元璋正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不是相信鬼神才能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农民起义领袖,推翻元帝国的腐朽统治,建立大明王朝,他的一生经历堪称传奇。朱元璋并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甚至比一般百姓还要不如,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别说上学了,连饭都吃不上,为养活自己,朱元璋很小就开始替地主家里放牛来换取食物。

元朝末期,不仅政治异常腐败,还常常出现自然灾害。朱元璋15岁的时候,天下大旱,粮食没有收成,大量百姓饿死,旱灾让本就贫穷的朱家雪上加霜,第二年又发生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相继在瘟疫中死去,家里只剩下他和哥哥两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怎样,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没有棺材,朱元璋兄弟就用几件破衣服把父母的尸体包裹好,安葬在邻居家的土地上。之后为活命,朱元璋选择离开当地,加入逃难队伍中,去其他地方寻找生路。逃难一段时间后,走投无路的朱元璋投奔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当上行童。

在皇觉寺里,朱元璋的主要工作就是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虽然辛苦,好歹有一口饭吃。没想到好景不长,当地也闹起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主持便把和尚们都打发出去云游,也就是行乞。离开皇觉寺的朱元璋一路走一路乞讨,在外流浪三年,三年中走遍淮西地区大小城市,接触不同地区百姓,见到他们的生活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过世面的朱元璋逐渐开阔自己的眼界,还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段云游生活对朱元璋可谓影响深远。这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北方的白莲教到处宣传自己的教义,朱元璋在流浪过程中也接触到白莲教义。公元1352年,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反元,大量的百姓响应附从,时年25岁的朱元璋也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加入郭子兴队伍后,朱元璋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而且懂一点文墨,得到郭子兴的赏识。精明能干,处事得当,身先士卒的朱元璋在部队中也树立很高的威望,郭子兴越看越觉得朱元璋是个人才,而且相貌不凡,便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场又一场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战役,公元1368年,朱元璋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朝。朱元璋自己经历过灾荒年代,所以深切知道灾荒给农民造成多大的痛苦,他当政时期,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常常减免受灾地区和受战争影响地区的赋税,并开仓救济灾民。

朱元璋自己本就是最底层,最穷苦的农民出身,凭自己的英勇作战和顽强不屈才当上了这个皇帝,因此他一直都不相信什么鬼神之说,只相信自己手里的剑。有一次朱元璋到一个地方巡查,随行的官员告诉朱元璋附近有一个绰号“神算子”的道士,算命非常准。

朱元璋一听就知道这个道士多半是个装神弄鬼的,但若自己直接拆穿把戏,或者杀他,愚昧的百姓定会对自己有意见,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可不能干。于是他便想出一个一石二鸟的计策,朱元璋让官员把那个神算子道士找过来帮自己算命,道士来到朱元璋面前并不胆怯,仿佛一切成竹在胸,这一份镇定倒是让朱元璋高看一眼。

不过并不影响朱元璋想要做的事情,他便直接问道士自己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可把道士给难住了,不管怎么回答都有陷阱,道士也是有急智的人,深思后说道:“你只能比我多活一天。”不得不佩服道士的心思,这样的回答很容易让人投鼠忌器,毕竟皇帝都是怕死的。

不过朱元璋并不吃这套,他本意就是要拆穿道士,树立自己的权威,于是便让人把道士斩杀,第二天朱元璋丝毫无事,这让百姓都觉得他是天命之子。古代统治者不管是信神也好,不信也罢,本质上都只是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