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没什么可说的,这回的构图元素大家都能看懂。乌合麒麟说过,他的作画是出于情感的表达。而这幅画给我的感情相当平和,平和地像画面中心的初阳,让人感到暖意,一如袁老留给我们的遗产。袁老看着年轻时的自己,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农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我倒觉得画面中站在右边的年轻人不一定是年轻时的袁老。我更觉得那个年轻人是继承了袁老衣钵的新一代的我们。代代相承,薪火不息。乌合麒麟这回的用光是摄影中非常典型的主光源逆光的打光方法。用暖色的主光源给整个图片定下一个基调,并让其他构图元素围绕着这个主光源串联起来。同时光线在构图元素上产生的轮廓光的光影效果能使画面更有立体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隆重纪念袁隆平,却又不仅仅纪念袁隆平。我们纪念的是以袁隆平袁老为代表的一大批致力于国内粮食安全的践行者。这其中,有李必湖,有李登海。袁老是这群人中,最为光耀的存在,最有代表性的存在。即使袁老在其中获得了应有的荣誉和收获,但这些和他的贡献来说,实在不值一提。这个时代,总有人负重奋进,总有人挑起重担,但希望,能少一点嗡嗡叫的苍蝇,百无一用却还喜欢品头论足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禾下乘凉梦,水稻覆盖世界梦。像袁老这样,终其一生,研究稻田,只为了让人们都吃得饱饭,这样伟大的情怀,怎能不让人敬佩。而在这时代的变迁中,有无数这样的科学家、工作者,默默无闻做出贡献,才有了今天我们吃得饱饭,穿得暖衣的安稳生活。感动并感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合麒麟的画充满着哲理与深思,看到这幅作品,我很感动!禾下乘凉梦,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水稻高产的理想追求,但这并不是幻想。这幅画还了袁老的愿,既是对现实的肯定,又是对未来的展望!袁隆平院士虽然走了,但其科学成果却给世界留下了无限畅享,水稻研究的未来,一片生机盎然!色彩与构图确实值得评判,但高水平的艺术家传达的却是情感与思想,能勾起观画者与作者的思想碰撞,发人深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碰撞才是最可遇而不可求的!题注的文字,都能在图中找到对应的元素。杂交水稻插满世界,则用漫山的禾田替代。另外,画面中的太阳格外显眼,在图中央位置,两人中间,其实在拍摄时,也会用到这样的广角构图。结合图中袁老对后辈慈祥的笑容,后辈手拿杂交水稻,向年迈的袁老展示他的成果/未来的构想,就知道,太阳照耀,寓意着我们行走在通往光明未来的光明大道上。整幅图表达的是,袁老走好,我们接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留些忧思想稻粱,倾力一生只为民。我们不加把劲怎么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