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白驹过隙。2018年6月30日,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农业农村局援彝干部与同事、家人们告别,肩负使命,踏上征途,奔赴凉山,走进布拖、普格的大山,援彝之行、脱贫之路,这一战,就是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来,就是为帮助他们摆脱贫困。”面对大山的现状,援彝干部没有退缩,没有畏惧。虽然他们当中有的已经年过半百,早已褪去年轻时的激情与活力,有的才刚迈出校园,脸上还带着几分羞涩与稚气,但是他们渴望帮助贫困山区脱贫的心却是那么的坚定。在立下“他们不脱贫,我就不回洪”的誓言后,洪雅县农业农村局的全体援彝干部便全身投入,矢志不渝,用汗水挥洒战场,用实干扎根基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尽最大的努力。如今却要对这片土地说声再见,援彝干部的心中有太多的不舍、牵挂与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前,回首来时路。

援彝干部原本满怀期待与憧憬援彝生涯,却在第一天就被现实击碎。没有电、没有水、没有厕所,有的只是土泥路、土坯房……

三年后,再看过往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布拖、普格已经旧貌换新颜,家家户户住上新房,条条水泥路直通家门,希望工程落地建成,产业基地规模发展,网络时代走进生活……看着昔日贫穷落后的布拖、普格已华丽转身,援彝干部们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三年间,脱贫一条心。

援彝干部通过历练,也取得了可歌可泣的成绩。12位援彝干部在年度考核时,均被评为优秀。其中,张友明同志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年龄最小的90后援彝干部钟宇麟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援彝干部付出的艰辛、汗水甚至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里,点滴都是情。

有的援彝干部在妻子怀孕时,不能陪伴在其身边,当孩子降临时,只是冲冲回趟家,看了自己孩子、妻子后就迅速返岗至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场,乃至孩子第一声“爸爸”都是隔着屏幕……但也正是那一声“爸爸”,让援彝干部更加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念,因为他们将对自己孩子的希望寄托于更多地孩子,他要为更多的孩子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有的援彝干部在家人生重病住院手术时,只是冲忙去了一趟医院,就立即返岗,他们深知:他们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应该陪伴家人直至出院,可他们更清楚,凉山的百姓离不开他们,凉山的脱贫攻坚事业更离不开他们。他们将这一路的艰辛史、泪水史均化为脱贫战场上的奋斗史,不负众望,光荣完成了时代交给他们的艰巨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援彝行,一生援彝情”。三年的援彝生涯,援彝干部已经以布拖县、普格县为家,以彝族同胞为亲。他们有的是彝族孩子的“且沙叔叔”“汉族爸爸”,有的是彝族村民心中的“带头致富大哥”,在彝族同胞的心中,他们已经是朋友,是知己,是亲人。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三年的援彝时光即将结束,援彝干部心中有太多的不舍、牵挂与无奈。

洪雅县农业农村局援彝干部纷纷表示: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援彝工作虽然结束,但他们与彝族同胞的友情情深似海,直到永远。他们将通过微信、电话与彝族同胞保持联系,抽空还会回去看看。援彝工作虽然结束,但他们的工作精神不会结束,他们会将他们的工作精神继续带到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中,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图文:朱小根 江彧杰 袁桂林)

责编:叶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