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月 22 日

甘肃山地马拉松比赛遭遇极端天气

再加上主办方救援不善

导致 21 名选手因「失温」遇难

多名选手受伤

山地马拉松变「绝地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冷的数字后面

是 21 条鲜活的生命

和更多破碎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mmmmm

失温」是什么?

为什么夏天跑步还会被冻死?

人类的正常体温

或者说核心体温
(Core Temperature)

平均在 36-37 摄氏度

而且是相对恒定的

当我们的体温升高时

身体会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

同理当我们的体温下降时

就会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

总之会让体温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鹅

如果我们的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

当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至 35℃以下时

就很可能会出现

「失温」

(Hypothermia)

「失温」非常狡猾

它并不直接等同于

「冻伤」「冻死」

而是在常规认为

并不会导致冻伤的前提下

因为高强度运动、大量散热

能量补充不及时、保温措施不够等

而导致的体温短时间内

急剧下降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开始失温

就会产生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问题

轻则浑身发抖

严重起来可是要死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冬天还是夏天无关

有三个关键因素会影响「失温」

那就是

温度、湿度和风力

一般来说

外界温度越低,风力越大

环境湿度越高

越容易失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赛者在一起取暖)

在这次马拉松事件中

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

(温度骤降、暴雨狂风)

再加上运动员们跑步出汗(衣服湿透)

热量迅速流失

核心体温难以维持在标准范围

所以才会发生这种

「在夏天被冻死」的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遇到「失温」「冻僵」

该怎么救呢?

很多同学的第一反应肯定是

「喝热水」

「包裹四肢」

就像电视剧《大明王朝 1566》里

主管救治被冻僵的宫人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样大错特错!

不要再被电视剧误导了

这样做反而可能会「救死」伤者

首先给伤者换干衣服

并挡住风寒吹袭

根据一位幸存者自述

有一位放羊大哥将他们扛进窑洞

脱下湿衣服

并给他们烤火取暖

就是非常棒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要提高伤者核心区体温

而不是四肢

可以用暖宝宝/热水袋

(包在手套或袜子里)

对伤者的脖子两侧、腋窝

腹股沟进行复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送东阳马生序》里写过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这说明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

提高核心区体温的重要性

有条件的话

给伤者吃一点流质食物、含糖食物

必要时,身体温热者可用隔离物

以身体直接接触的方式导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到重度失温患者脉搏和心跳停止时

可以采用心脏复苏急救

其实,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

「失温」「冻死」的案例

与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不同

很多死者都是「穿着单薄」

「微笑着死去」的

在面临极寒失温时

有一个现象叫

「反常脱衣」

(Paradoxical Undressing)

由于寒冷麻痹了体温调节中枢

导致人体对寒冷产生热感幻觉

这种「虚幻的温暖」

也会让伤者逐渐放松

而面带微笑地死去

最知名的是 1959 年的

「佳特洛夫事件」

9 名登山者在暴风雪中离奇死亡

尸体被发现时

都只穿了很少的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被冻死的人

在死前最后感觉到虚幻的温暖

可能是死神最后的一点点温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冷」

其实在同样的气温下

真的有人更不怕冷

是天生开挂吗?

有学者发现

UCP1 和 UCP3 两个基因型

可促进脂肪转化为热量对抗严寒

而 rs1800592-C 突变

可能让 UCP1 基因活性降低

用人话来说

就是会让你变得更怕冷

也更容易生病

说到这里,还不快来康康你的报告?

今日知识点:

「喝杯酒暖暖身子」是大误解!饮酒会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会导致身体加速散热,也会加速冷血回流到核心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就算有「耐寒基因」

也不可以仗着天赋就有恃无恐!

参加户外活动时

一定要注意防范

保护好自己

才是日历娘的小可爱

就像人民日报说的一样

「平安回家,才是终点」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持的同学点个「在看」吧

微基因日历

蹲坑时候看的人体百科全书

和36一起好好保护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