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公者,名隆平,豫章历陵人也。其曾祖讳繁义,从商,家道殷实;祖讳盛鉴,重耕读,乡举出身,授县教谕;父讳兴烈,承父学,又习夷技,授应天书院训导;母华氏,扬州广陵人也,师教士,尚妇德。

庚午秋,袁公生于直隶。其五岁,徙渔阳,经江州,至夏口,初学于庠。又十五载,辗转夔州,继徙金陵,遂受业于应天书院。越明年,复至夔州,习稼穑,三年乃成。是年秋,入黔中,为教授。冬,出黔中,入武陵,复以教授为业,凡十八载。

庚子中,举国大旱,饿殍遍野。适袁公出,察异禾于野,倍硕于常。袁公大异,取异禾还,植于庭侧。值秋,异禾获稻,倍实于昔。

袁公尝闻:禾稻同株授粉,故实恒而寡。袁公疑其禾实丰者,乃异株而授。故明年,袁公以异禾之稻为母而育之。至禾壮而花,袁公取雄株之粉,遍授他株之雌蕊者。是年秋,所植之禾,实均倍于常稻。昔雄禾之不实者,假雌蕊之粉而授之,亦得稻倍之。

越三年,袁公妻邓女。又明年,袁公取两季稻籽而杂育之,亦弃同株授粉而异株授之,竟使雄株不实者而倍实之,所获虽不及季稻,亦甚于昔也。饥少解,民稍安。

己酉末,袁公使弟子李必湖及尹华奇者,索异禾于南诏。明年夏,二子引兴古郡异株返舞阳。袁公使二子异株而杂育之,盖因乏光少温,终未及。是年秋,袁公偕二子赴崖州,欲索三季稻一株而培之,未果。

后七年,袁公著书立言,竟述异株而杂育稻禾者,凡二篇,名扬四海,惠及戎夷。

乙亥中,袁公入工部,为学部委员。庚寅春,偕学部张公启发,诣稻堪转基因者,欲却禾虫于稻花之初。众皆疑其有害于身,袁公曰:“若危于身,平当为首也。”遂自食以示诸人,民之患遂解。越五年,得其种。试植长沙昭陵郡,四年乃成,田亩获稻十五石余。扶桑闻之,侧目而视。

戊戌中,袁公偕诸子赴波斯,植旱稻于大漠,亩田获稻八石三斗,其邦诸民初食稻。

岁在辛丑,时维癸巳庚午,袁公卒于长沙,享寿九十又一岁。遗子定阳,持其遗志如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侠乙曰:袁公隆平者,国士也。神农之下,岂他人堪誉哉?惟袁公也。袁公以孱弱之躯,而负济世之命,遍九州之地,索稻禾之良,拯万民而濒饥亡者,其德足以昭其心也,虽鲐背之寿,亦不能全其功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