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被早高峰人潮推进地铁车厢里的你或许会感叹,地铁公司光靠卖票就有一大堆钱进账。

事实上,即便这么“挤”,地铁运营如何实现盈利仍旧是一大难题。近期,国内多家地铁公司发布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多数城市地铁运营还在收支平衡上下挣扎,不少依赖于政府补贴。

那么,地铁公司依靠什么挣钱?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营上各有特色

从目前查询到的财报数据来看,香港地铁、深圳地铁、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北京地铁母公司)、广州地铁与成都轨道交通营业总收入排名前五,成为行业财富榜上亮眼的存在。记者未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到申通地铁集团财报,因此上海地铁未计算在内。

香港地铁遥遥领先,稳居营收第一的宝座。2020年总收入折算成人民币约为352亿元。内地城市中,又以深圳表现最为抢眼,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08.28亿元,净利润达到111.02亿元。不过,与香港地铁相比,差距仍然不小。北京基础设施投资与广州地铁紧随其后,营业收入处于百亿级别。

再看业务构成,不难发现,地铁公司依靠票务收入很难实现盈利,像是深圳地铁、广州地铁这样的头部企业,地铁运营利润率也是为负。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2019年全国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不含大修更新)的中位数为1126.15万元/公里,票务收入的中位数为556.37万元/公里,收支缺口约为570万元/公里。

头部企业的经营策略,不是依赖于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务,而是拓展综合服务,形成各自的发展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地铁2020年营业总收入及业务构成。

以香港地铁为例,其地铁运营收入在营业总收入中占比28%,排名第二。内地及国际铁路、物业租赁及管理业务收入占比50.3%,排名第一。本地物业租赁及管理业务收入占比仅11.9%。依靠向内地、国际输出技术,合作运营,同时配合本地的票务收入,香港地铁得以坐上收入榜首的位置,可称得上是一家全球发展运营服务的技术输出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地铁2020年主营业务表。

深圳地铁“站城一体化开发”(即“轨道+物业”)收入极高,在208亿元的营收中,将近150亿元来自房地产收入,可谓占据大半壁江山。因此,它更像是一家开设有地铁运输业务的房地产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地铁2020年营业总收入及业务构成。

广州地铁则是典型的以地铁运营为本,全方面拓展各种经营的模式,依靠物业、对外输出和其他服务收入平衡运营亏损。

探索TOD发展模式

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4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33条,运营里程7545.5公里。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多地已经发布了“十四五”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预计我国城轨交通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还将维持较高水平。

地铁本身造价高,因自身的公共交通属性,票价又相对较低。“整体看,我国城轨交通运营成本入不敷出依然是普遍状况。”申通地铁技术中心副总经理陈春娇指出,除票价外,盈利还有一个关键指标——客流强度。以上海为例,在目前运营的19条线路中,仅有早期建成的1、2、3、4号线等少数线路实现了盈利。随着中心网逐渐向郊区铺开,客流发展不均衡,收支差额随之加大,盈利的老线难凭一己之力养活新线。

从规划建设的角度,改善运营状况,还是有一定的可为之处。“目前我国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呈现出以地铁制式为主的单一网络发展态势。”陈春娇指出,中心城给地铁制式的加密空间越来越少,地铁制式在外围区域的占比越来越高,但带来的客流效益以及产生的时间价值却没有中心城线路那么明显,影响了城轨交通在市域范围内的竞争力。

包括东京、巴黎、纽约、伦敦等具有较为成熟城轨交通网络的城市,城轨交通网络层次丰富,包括市区地铁、市郊铁路以及新型轨道交通等多种制式,获得较好的客流效应。

如今,我国正着力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比如从顶层设计开始引导市域(郊)铁路的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中,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因此,对每座城市来说,今后如何布局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关乎着城轨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此同时,在运营收入之外,越来越多的城市探索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发展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方式,在公交站点、轨交站点周围,结合商办、居住等业态进行开发。

香港地铁采取“轨道+物业”的模式,常常出了地铁站就是商场,有时商场就有电梯直通写字楼或住宅,不少上班族有车不开而选择地铁出行,很多市民会在家门口的地铁站吃饭逛街。这样一来,地铁承接的客流不只是早晚高峰的通勤人群,在平峰时段也能保证一定的强度,既能为地铁带来可观的收入,也能盘活相关区域。

这一发展模式,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深圳地铁循着这样的思路获得了高收入和利润。在业内人士看来,轨交作为黄金经济线,不只发挥交通功能,它还涉及城市发展定位。规划好轨交周边产业配套,才能更好地提高客流效益,将巨大的建设投入转化为经济价值。结合各地的特点,将传统的交通运输拓展为综合服务,才是公认的地铁可持续发展之路。

栏目主编:张奕 本文作者:束涵 文字编辑:束涵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