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缅怀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在他人生中最后一段路程,市民自发到场夹道送别,“袁爷爷一路走好”的悲鸣响彻天空。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致敬袁老,送别袁老

袁隆平院士做出的科学贡献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他同时还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故事,一起来学习。

袁隆平不仅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

1963年,33岁的袁隆平和邓哲结婚。婚后,他们一起养育了三个儿子。

这三个儿子没有让父亲失望,在各自的领域都是佼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子袁定安,出生于60年的黔阳地区,在那个生存条件相对恶劣的环境中,他通过努力成功考入大学,成为管理学专业的人才。

毕业后袁定安被分配到湖南种子公司工作,后来他跳出舒适圈,选择自主创业。过程艰难,凭借从父亲身上学到的那股坚定的韧劲,他先后参与创办了多家农业、科技、种业公司。现在,袁定安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知名企业家。

次子袁定江,和父亲一样,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稳扎稳打的学霸,他凭借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南财经学院。毕业后,他选择南下,前往海滨特区珠海工作,他当过会计主任,也负责筹办过农民贷款项目。在闲暇之余,袁定江还攻读了武汉大学的EMBA。

如今的袁定江已经是一家农业科技上市公司的副总裁,他凭借自己的才华能力,让农民都能尝到甜头。

小儿子袁定阳在拿到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专业硕士学位后,一直跟随父亲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

深受父亲的影响,袁定阳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勇于探索,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超级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

此后更是与父亲一起参与高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培育等多个项目,并成功选育了杂交稻新组合。

从父亲袁隆平身上,他们学到了低调为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这是一辈子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在纪录片《时代我》中,袁隆平的三位孙女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

对于三个孙女来说,家庭氛围对她们的耳濡目染是显而易见的。

她们衣着简单朴素,在采访过程中总是面带笑容,幽默风趣,落落大方,丝毫没有因为爷爷是袁隆平而骄傲自大。

在学校里,她们还经常与同学们分享爷爷的故事,他的努力与梦想。

孙女们说:长大后我们也要成为像爷爷那样的人。一个有梦想,并愿意为之去努力奋斗,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好不好,关键看教育,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袁隆平教育孩子很有自己的门道,就如种水稻一样,他倾尽全部让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那么袁老到底有着怎样的教育之道呢?

第一,低调和谦卑。他认为教给孩子低调和谦卑非常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三个孩子与爷爷之间没有隔阂,与同学们之间也没有攀比,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一些家长不管家庭条件如何都不让孩子在吃用上吃亏,让孩子穿名牌衣物,吃进口食品,用最好的文具,以免他们在学校落后于其他的同学朋友,殊不知这样在给孩子养成铺张浪费习惯的同时,也让他们忘记了奋斗的本质。

第二,感悟生活。当孩子上小学之后,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体验生活,比如让他们帮忙刷刷碗,擦擦桌子,经常一起大扫除等,教育他们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勤劳的双手主动的创造,而不是一味地索取。

除了干家务,还可以带孩子去自己的办公室,或者是去工地、去农场,让孩子知道生活的果实是大家辛辛苦苦赚来的,先认识生活才能感悟生活。

第三,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教。他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从未止步,他在为人民服务中奉献一生!

袁隆平艰苦朴素,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他让我们学会了何为珍惜,他让我们懂得了何为坚持,他让整个国家乃至世界都深深受益。

他用自己的低调谦卑、坚韧朴实的品格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成为了孩子们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转自: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