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6年机器人传感器市场将突破4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lobalmarketInsights最近的一项研究,机器人和自动化在过去几年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制造商都在生产设施中集成机器人系统,以提高产能、提高利润率并降低运营成本。这些趋势产生了对机器人组件的大量需求,包括3D视觉、力扭矩和触觉传感器等机器人传感器。据估计,到2026年,全球机器人传感器市场的价值将超过40亿美元。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集成预计将显著扩大这些传感器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生产活动中。最近的冠状病毒大流行导致人类国家持续封锁和贸易限制,这对机器人传感器的供需模式产生了负面影响。然而,新兴经济体中智能工厂的增多,很可能为工业机器人带来有利可图的机会。

2.柔宇科技发布业内首个Micro-LED弹力柔性屏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柔宇科技在“国际显示周”(2021 DisplayWeek)上首次发布自主研发的micro-LED弹力柔性屏技术(micro-LED based stretchable display technology)。据柔宇科技的技术人员康博介表示,用柔宇推出的可拉伸弹力柔性屏技术,即弹性micro-LED显示技术生产的柔性屏不仅具备全柔性屏的轻薄、可卷曲、可弯折等特性,还能够实现拉伸、扭曲、旋转等弹性形变,拉伸幅度可达到130%,也就是一块长度10厘米的屏幕能够拉伸至13厘米;拉伸的同时,通过采用小尺寸的LED芯片,目前像素密度(PPI)能够达到120,相当于日常笔记本电脑、车载屏幕的显示像素。屏幕表面可以实现凹凸拉伸,凹陷或凸起的顶点与平面夹角可达到40度。

3.六指手-机器人手的增强驱动神经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敦大学学院Tamar R. Makin课题组报道了使用额外的机械手拇指能否成功完成运动增强,以及它对生物手的神经表示和功能的影响。身体健全的参与者经过培训,可以在5天内使用额外的机械手拇指(称为“第三手拇指”),包括基于实验室的使用和非结构化的日常使用。作者要求参与者仅使用增强的手来完成通常的双向任务,并检查他们开发人机交互的能力。参加者在各种行为和脑成像测试中进行了测试,旨在检验训练前后的增强手。即使增加了认知负荷或遮挡了视力,训练也可以改善第三拇指的运动控制,灵巧性和机器人的协调性。与第三拇指相比,这也导致了更多的实施感。因此,增强影响了手势和运动控制的关键方面。

4.研究人员试图帮助机器人学会使用绳子等软性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方法,使机器人能够预测它们何时不能信任它们的操作模型,并在它们发现支配它们控制的模型缺乏时进行恢复。据机器人学博士生彼得·米特拉诺说,从本质上讲,该团队正在寻求尝试并教导机器人利用它所拥有的东西来解决问题。研究人员的目标是让机器人能够在不知道一切物理或几何特性情况下拿起东西并移动它们。他们创建了一个简单的绳索动态模型,同时它在一个开放的空间中移动。该团队添加了障碍物,并创建了一个分类器,当简单的绳子模型足够可靠时,该分类器就会学习但并不试图理解绳子如何与物体互动的更复杂行为。如果机器人遇到某种情况,例如当绳子与障碍物相遇,而分类器确定简单模型不可靠时,该团队就会增加恢复步骤。

5.埃夫特推出光伏行业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埃夫特推出光伏行业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具有高防护、高产能、高稳定、高易用等优势。在排版、上玻璃、装框、固化、分档等工艺,助力从光伏电池片到光伏组件的智能生产。此外,埃夫特还推出了首款光伏组件排版的高精高速ER12-4-2000专用四轴机器人。

6.雷军宣布小米将建造第二期智能化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0日,雷军在一次内部会议中宣布,小米将建造第二期智能化工厂,预计将在2023年建成,建成后可以年产1000多万台高端智能手机,产值将达500-600亿人民币。

7.拓斯达江苏基地预计9月底竣工并交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1日,拓斯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江苏基地目前正处于厂房建设及内部道路建设的尾声阶段,预计9月底能够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该文章内容转载自光电与人工智能、CAAI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中国机器人网、工业机器人大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