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高考志愿填报纠结的家长

为高考志愿填报纠结的家长

案例:2020年6月27日,我正在便利店中指导一考生母子填志愿时,一个刚买完香烟的中年男子惊喜地对该考生母亲说:“你会填志愿?我正愁孩子的志愿呢?你能不能帮帮我?”

考生家长指着我:“这老板会填,我也是求他帮忙填志愿的。”

“太好了,我这几天一直在为这事发愁!老板,你有空吗?”

“明天都要截止了,你晚上叫上孩子带上资料赶紧来吧!”

在现实中,对大部分家长而言,高考志愿填报也是陌生领域。所以,很多考生、考生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很茫然、很纠结甚至束手无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志愿填报是门技术活

高考志愿填报是门技术活

高考志愿填报其实是孩子的生涯规划、高考分数与专业、高等院校的匹配过程和选择过程。

⑴高考志愿填报专业性强

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有各层次高校特色的积累,需要有各种专业特点的了解,需要了解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招生要求,需要熟练运用志愿填报大数据,需要掌握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还需要了解职场需求等,专业性较强。

可以说,高考志愿填报对绝大多数家长而言也是陌生领域。

同时,相对于大中城市,小城市的高中关于高考志愿填报常识和技巧的培训大都局限于志愿填报的模拟,学校没有配备专业培训教师,不少高三教师对志愿填报处于一知半解状态,所以对专注于高考的考生而言,高考志愿填报也只有一些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⑵高考志愿填报是门技术活

高考志愿填报,事关专业选择、高校选择、区域和城市选择、生涯规划、考长意愿、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

在填报志愿时,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只有适合与否的选择,甚至有时候不得不面临“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取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考生圆大学梦。

所以,在高考志愿填报时,高考考生首先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志愿填报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志愿填报基本理念

高考志愿填报基本理念

1、志愿填报不单是考生的事,更是家长的事。

在考生专注于高考时,家长最好提前关注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志愿填报规则,为考生出谋划策。

当年孩子高考前,我提早一年开始研究高考和高考志愿,学习高考志愿填报术语,学习如何读懂历年志愿填报大数据,研究“强基计划”、“专项计划”及“三位一体”等,了解各高校各专业的特色、了解高校的招生章程、摸索志愿填报的技巧等等。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尽量提早了解和学习高考志愿填报的有关资讯,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专业一点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考生和家长对考生要有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

“眼界决定胸怀,胸怀决定高度”,“思想决定方向,思想决定行动”。

家长见识、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生涯规划。

⑴孩子的生涯规划,与家长、家庭息息相关,家长的阅历、眼界、见识、思想对孩子的个性、成长、生涯规划至关重要。

例如:生涯规划方向:公务员/事业编、科研(考研)、教育卫生、国企/民企、自主创业等

⑵家长的思想和参与程度决定孩子的高考志愿填报结果。

有一当警察的朋友为孩子填报警察学院,从高考后与孩子沟通思想到选择合适的警院,前后马不停蹄地奔走忙碌一个多月后终于如愿以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人生面临的第一个重要关口、第一道重要选择题。

心仪的大学,是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是一个更好的发展机遇,是一群更高层次的师资和一群更出色的同窗。

高考志愿填报是门技术活,但孩子没有多少社会阅历和职场经验,所以这些功课需要家长来补,尽可能更专业地为孩子出谋划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高考志愿填报,不完全是考生想填什么,更是考生能填什么。

考生的高考分数是关键。不要好高骛远,重要的是以高考成绩尽可能被更好的院校更好的专业录取。底线是保证上大学。

考生从此开始会直面一个社会现实“不是你选择社会,更多是社会选择你”。家长应安抚好孩子的情绪,直面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不要太执着专业。没有绝对热门的专业,只有你学得是否优秀的专业。

没有永远热门的专业,社会和时代日新月异,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曾经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何其辉煌现在却成了鸡肋。

上大学的本质是学会做事,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我学习,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为了具有做事的能力、做事的资格。

并且,出了大学门,就业真正专业对口的占比并不高,社会选择大学生更在乎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否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所以,好好珍惜大学时光,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才是最重要的。

记住一点,在社会,在职场,拥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城市之选本省外省之选?

对于没有强烈专业意向的考生,特别是高分考生,建议以学校优先。因为985院校、211院校、双一流院校等,教学资源、深造机会、就业途径相比更具竞争力。

对于专业意向较明确的考生而言,需要平衡好院校和专业的关系。同时还要结合考生的学业和职业规划(如是否计划出国留学)。

很明显,国内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及经济发达城市,各种资源相对集中,对考生未来实习、考研、出国、就业等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高考分数有竞争力的考生可以尝试。

家长希望孩子安稳,孩子喜欢诗和远方。每年填报志愿时家长和考生总少不了这样那样的分歧,如本地异地之争、如院校专业选择之争。

双方要心平气和地沟通,从家长角度来说,要跟孩子讲清楚自己的考虑,争取达到共识。从考生角度来讲,应多了解情况,和家长沟通自己的想法,取得家长的理解。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上大学可能是考生的“诗和远方”,但需要家长为考生负重前行。

所以,志愿填报时要务实,没有条件的话尽量不要填报高收费的院校,如民办院校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填报志愿要理性,不要太任意和随意,别太执着自己的喜好。

⑴学生阶段对社会和职场需求了解得并不充分,所以考生的判断有太多的主观,考生要多

听家长建议,多听专业意见。

⑵填报志愿时尽可能填满院校和专业、填注“服从调配”,尽可能实现录取机会最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填报志愿要慎重,为自己负责,不要动辄存复读之念。

高考环境和高考政策多变,并且多复读高三一年,不但耗费一年个人精力和光阴,而且

多耗费一年家长精力和家庭投入,更重要的是结果不可控。复读失望的事例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分高考三分志愿。高考志愿填报事关考生的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所以高考考生和家长必须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志愿填报理念,不要太彷徨,不要太功利,不要太求全,理性填报,提高考生志愿填报的录取率。

(文/Joonyx江诗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