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受一个省直部门的邀请,去为他们举办的全省本系统青年干部培训班,讲授有关社会治理的内容。还未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里边有不少人正在热烈的议论,我放慢脚步,想听听现在的年轻人在关注什么,会不会还是永远追不完的明星事,以及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说话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声音低沉的说:“这个五月怎么啦,5月22日5分钟内两位巨星陨落,一位是杂交水稻之父,一位是中国肝病外科之父。5月6日还有一位湿地学家刘兴土院士去世。真让人接受不了,心痛啊!”

另一位接着说:“是啊,今年5月份不到,已有10位院士相继逝世,包括王绶琯、沈忠厚、程镕时、周毓麟、周又元、彭士禄、沈善炯、谢毓元、、李京文、闵桂荣。到现在一共13位院士离开我们,这是怎么了?是我们国家多大的损失!”

“没有这些老科学家,就不会有我们国家的今天,现在世界上谁还敢欺负我们?”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为共和国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那么深情,那么真挚。我被他们的谈话感动了。也更加证明了我对现在年轻人的认知观点。

其实,近些年来,不光是我,不少人也都已经注意到年轻人中的一个现象:他们的眼睛里,已经不只是对小鲜肉艺人和时尚的狂热追星,也不再是万事只以自我为标淮的幼稚与头脑简单。在不忘初心和功不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激励下,社会教化的功能完善成熟了,不再是小鲜肉们一张嘴几十万、而科学家们卖茶蛋的年代。

他们也逐渐成熟了,懂得了正义和使命,感觉到了责任与担当;懂得了国家强大对于自己的重要,爱国便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必然;懂得了只有科技才能兴国,于是科学家们越来越受到了尊重和敬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天,央视的一个报道中,用数据和全国各地的事例证明,去图书馆读书的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学习党史主动要求入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尊崇先烈学习英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这也许就是袁隆平、吴孟超们离开我们后,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对人们的激励和教化作用。

这就是英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