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二虎

一、三寨联盟抗金兵

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岛自秦皇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开始置郡县,三国时期归东海郡,到了金朝,是海州下属的东海县。

如今在东海有许多叫“寨”带“围”的地名,诸如上围、新围、连厝围,叫寨的最著名的当属新墟三大寨:金钗寨、保昌寨和彩园寨。彩园寨呈“回”字形,寨墙四周建房子,中间也有房子,建筑格局很有特点,相距不远便是保昌寨,又称郑厝寨,据说是郑姓所建,寨外的螺河上有一桥叫金钗桥,与保钗寨相邻的便是金钗寨,又称陈厝寨,据说是陈姓所建,西门旧有一牌匾上书“金钗寨”,是东海最大的古寨,呈圆形,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

现在的这三个寨大多是明清建筑,民间也有许多传说,其实这三个寨最早是金末红袄起义军将领宋德珍、马良、高林抗御金人所建。

宋德珍,海州东海人(今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岛),据说宋家在当地是大户,其母是官宦人家,下嫁到宋家时头戴金钗。嫁到宋家后见漯河上无桥,两岸老百姓往来十分不方便,便用自己的嫁妆,出资建了一座桥,人们称其为“金钗桥”,由之,宋家在东海镇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威望。

当山东各地红袄军起义风起云涌,宋德珍不满金廷的腐败统治,与同乡马良、高林也组织老百姓起义,在原有居住的基础上修建了据有防御功能的寨子,保境安民,成了红袄军的一支。宋德珍占据金钗寨,马良占据彩园寨,高林占据保昌寨,三寨联盟,也以红袄为标识,共抗金兵

东海县令见宋德珍等人聚众造反,公然对抗朝廷,派县尉率兵马来剿匪,宋德珍联合马良与高林率三寨义军出战,各统一军,轮番对金兵发起攻击,金兵不支溃败,宋德珍又追杀了二十余里,大获全胜,缴获不少军用物资。

东海县令向上司海州刺史求援,海州刺史派了兵马提控兀颜吾丁率兵从海州坐船来征讨,宋德珍事先埋伏在岸上,征金兵开始上岸时发起攻击,把大部分金兵起入海中淹死,马林率人又登船放火,兀颜吾丁狼狈地逃回海州,高林也击退了自朐山而来的一支金兵。

海州刺史见进剿失败,让东海县令招抚宋德珍等人,许以官职,宋德珍假意接受,趁机率兵袭击了县衙,杀死金东海县令,与马良、高林实际控制了东海岛,东海老百姓中的青壮几乎都加入宋德珍红袄军,人马接近万人,令海州刺史无能为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宋德珍他们的存在。

二、宋德珍归宋

南宋政府出兵攻占了原属金朝的海州涟水县,与东海隔水相望,驻有兵马,归南宋淮东制置司管理。

有一个叫沈铎的人,原来是南宋镇江武锋军士兵,因犯罪逃到山阳,联系金境的粮商到山阳,他收购后高价卖出,楚州缺粮,时任楚州知州的应纯之大量购买他的粮食,于是,沈铎与应纯之搭上关系。

当时江淮大侠刘佑有一个徒弟,定远人季先,当年杨安儿揭竿而起的时候,曾经到山阳拜见大侠刘佑,要请刘佑出山,共举大事,刘佑婉言谢绝,恰季先在侧,就征得刘佑同意,季先参加了杨安儿红袄军起义,被杨安儿任命为将领,帮助联系天下豪杰,推翻女真人的统治。杨安儿兵败被杀后,季先又归附李全红袄军,他早就有投宋的想法,就通过沈铎见到了应纯之,对应纯之诉说金境红袄军起义,北方英雄豪杰愿意归附南宋政府的意思。

应纯之就向自己的上司江淮制置使李珏、淮东安抚使崔与之汇报,说接纳北方红袄军武装,借助这些人的反金情绪,是收复中原的绝佳机会。

李珏自上任以来,也想有所作为,早就有召纳金境义士豪杰的打算,就恢复沈铎的武锋军军籍,任命他为楚州兵马都监,与兵马钤辖高忠皎分别招集忠义民兵,接纳红袄军归宋。

沈铎就联系了季先,告知南宋江淮制置司的意思,欢迎金境义兵归宋,于是,季先便率所部五千红袄军归附了南宋楚州义军兵马钤辖高忠皎,高忠皎便率所部兵马,会合季先的义军,攻打金海州,取得不错的战果,因为粮食和援军没有及时到达,军心不稳,金军反扑,高忠皎战死,季先不得不率所部义军退到东海驻扎。

季先早就听说东海有一支红袄军,由宋德珍、高林、马良率领,控制了东海。他一到东海,就亲自来拜见宋德珍与高林、马良,晓以大义,陈述大家都是汉人,原本就是宋的臣民,南宋政府欢迎抗金队伍归附宋朝,共同恢复中原,驱逐金人。

宋德珍三人听了,欣然接受,率手下万余人到达涟水,归附南宋政府,李珏闻知东海红袄军来“归正”,派人劳军加嘉,任命宋德珍、高林、马良为承节郎、义军兵马都监。

在南宋政府的感召下,加上季先的联系,山东各地红袄军纷纷南下归宋,其中势力最大的便是李全率领的红袄军,一时间红袄军南归人数达到十万余人,被改编成“忠义军”,分别驻扎在淮东制置司所属边境一带。

南宋政府自上而下都不相信这些从金境南来的“归正人”,仅仅是利用他们来为南宋政府抗御金人,处处压制打击,并且给红袄军各部之间制造矛盾,相互猜疑,彼此残杀,李全所部红袄军人数众多,也有兼并各部红袄军,归他麾下的打算。

三、无奈中的抉择

当时南下归宋的红袄军将领季先在红袄军将领中声望最高,当宋廷淮东制置司不按时发放粮食,军心不安,季先就请示楚州知府梁丙要带所部五千人以及宋德珍、高林、马良部一万人到山东密州一带解决粮食问题。

梁丙深怕季先带人一去不返,被金廷利用,严令原地不动。

季先以辞职为名,为部下争取粮饷,梁丙就令另一位红袄军将领石珪代替季先的职务。

石珪为人正直仗义,见军中缺粮,就抢了宋廷给正规军的运粮船。梁丙听说石珪抢了官粮,就令石珪交还,石珪十分气愤,就一不做二不休,就同葛平、杨德广等人率两万忠义军渡过淮河哗变,发动了“南渡门”事件。

事件平息下来之后,贾涉上任当了楚州知府,变本加厉地打击分化忠义军,说忠义军将领葛平、杨德广通敌,命令季先杀了他俩,随后又派人暗杀了季先,派亲信陈选去涟水接管季先所统忠义军。

此时宋德珍也是涟水忠义军将领,就与另外五位将领裴渊、孙武正、王义深、张友、张山商议,拒不听陈选指挥,派人去盱眙接石珪来涟水,奉为统帅,称太尉。

贾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让六将各统一部,授予他们修武郎、京东兵马钤辖来孤立石珪,但宋德珍等人表面听从,依旧听石珪节制。

贾涉知道裴渊头脑简单,可以利用,就把找来,让他杀掉石珪,给他升官,不从治他罪。

裴渊权衡利弊,觉得自己动手没把握,就把宋德珍、孙武正、王义深、张友、张山五人找来,说贾涉密令,让他们袭杀石珪,明天行动。

宋德珍早上起来,思前想后,觉得这都是宋廷淮东制置司的阴谋,对忠义军将领下手,先后杀了葛平、杨德广与季先,今天又要除掉石珪,明天也许就轮到自己头上,看来这宋朝是靠不住的,只能另寻生路。并且他与石珪私交很好,也知石珪为人仗义,是个君子,便写了一封信派亲信告知石珪,信中说裴渊他们马上就率兵去杀他,让他早做打算,并且告诉石珪,到时他随机应变,暗中相助,可“劫持”他为人质,杀出重围。

裴渊与宋德珍杀奔石珪府上,石珪刚接到宋德珍送来的信,仓促间与谋主孟导,部将刘顺、李温率卫兵拼死迎战,裴渊冲在最前面,指挥着众人围杀石珪等人,宋德珍与孙武正跟在裴渊身边,趁机撞倒了孙武正,自己也假装站立不稳,压在孙武正身上,裴渊被这突发事件一愣神的功夫,石珪挥舞长剑跃到裴渊跟前,一剑刺穿裴渊的前胸,刘顺赶过来又补了一刀,要了裴渊的小命,石珪明白宋德珍的意思,他一把抓住宋德珍,刘顺擒住了孙武正,把剑架到他们脖子,宋德珍会意,高声喊:都不要动手,放石太尉一码。

裴渊手下看到裴渊被杀,宋德珍、孙武正被擒成了人质,就握着刀刃让开一条路。石珪抓着宋德珍,刘顺抓着孙武正开路,孟导与李温左右护卫,率卫士们来到淮河边上,石珪令大家速速上船,还没等开船,王义深抓住了石珪的妻子孔氏与小儿子金山追到岸边,高声对石珪喊到:“太尉回来,就能保全你的老婆儿子!”

石珪看到王义深押着自己的妻子与儿子有些迟疑,宋德珍小声说:“太尉,大丈夫当断不断,必受其害,莫要上了奸计。”

宋德珍的话提醒了石珪,明白就是自己投降,也保全不了妻儿,自己的命也没了。长叹一声,命令开船,向北岸驶去。

有关宋德珍后来的事迹,我们无法从史料中得到消息,想来也是随石珪归降了蒙古。

写这组金末红袄军英雄谱,惋惜他们的生不逢时,感叹时代扭曲了他们的灵魂,是非自有史家评论,爱恨化作一缕岁月的尘埃。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