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在上半年推出的第11代酷睿注定只是过渡产品,其今年的重头戏应当是年底推出的第12代酷睿。新产品拥有大小核设计、LGA1700接口、DDR5内存、PCIe 5.0等一系列改进,大有洗掉“牙膏厂”标签的架势。

而Inter的老对手AMD在今年的产品更新计划就显得有点扑朔迷离,5nm Zen4推迟到了明年,6nm锐龙可能也没了,就靠改进工艺的Zen3锐龙继续支撑。面对来势汹汹的12代酷睿,AMD为什么如此淡定呢?

AMD新U扑朔迷离

按照惯例AMD每年会更新一代处理器,可是到目前为止,今年新U依然没有确切的消息。5nm制程Zen4锐龙是肯定要等到2022年才能看得到了,然后是6nm的Zen3+,改进一下变为锐龙6000,后来又说这款产品也取消了,变成工艺改进的锐龙5000 X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的消息印证了这种说法。上周有人发现了两颗B2新步进的Zen3架构锐龙5000 Vermeer处理器,疑似分别为锐龙9 5950XT 3.4-5.0GHz、锐龙5 5600XT 3.7-4.6GHz,比现有产品的频率提高了100MHz。AMD官方已经确认这两款产品的存在,并表示会在未来六个月内,逐步将锐龙5000系列桌面处理器转移到B2步进(现在是B0)。新步进在功能、性能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也不需要新版BIOS。

难道今年AMD还是要依靠Zen3锐龙了?之所以AMD并不急着换代,澈哥觉得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Zen3锐龙性能依然有优势

虽说11代酷睿有后发的优势,不过14nm制程终究是拖了后腿,而且新架构的IPC性能还是比不过Zen3锐龙。所以即便是旗舰型号酷睿i9 11900K牺牲了功耗和发热,依然只能无法战胜锐龙7 5800X。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性能不给力的同时,11代酷睿还逆势涨价。酷睿i9 11900K从4699元的定价涨到了6199元,这个价格几乎是锐龙7 3700X的两倍,几乎可以买到锐龙9 5950X了。中端的酷睿i5 11600KF甚至也要卖到1899元,与锐龙5 5600X的价差已经很小了。如此高的价格严重影响了11代酷睿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售的产品而言,Zen3锐龙完全应付得过来。相信对很多玩家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Zen3锐龙何时推出定价2000元以内的主流产品。

12代酷睿变数大

另一方面12代酷睿上很多技术还是首次引入消费级PC,改进大变数也大。比如首次在桌面CPU中使用Hybrid混合架构,也就是大核+小核的混合设计,可能会有8+8、8+4、4+8等多种桌面组合。在AMD看来,混合架构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但是这样做需要OS及软件生态上的配合,如何调度大小核是个关键挑战,现在还不成熟,没必要追求这种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DDR5内存、LGA1700接口甚至是ATX12VO电源标准的引入,意味着老平台上的内存

散热器、电源等无法通用,玩家要升级平台也得把机箱内的主要硬件都换一遍,这对于用户的经济实力是个很大的考验。可能到时会有LGA1700新散热器扣具、DDR5/DDR4兼容的主板等过渡方案,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买新平台又不用这些新特性又不甘心。所以12代酷睿看上去很强,但是不确定性很高。

对于AMD新产品迟迟没消息,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