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单只是提起“哲学”两个字,可能就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因为哲学在大多数人看来,是非常深奥的、晦涩的、甚至高高在上的,那些关乎思想层面的东西看起来总是玄乎其玄,这也使得哲学无形之中被加高了门槛。

其实哲学也可以回归生活,哲学家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的《认识世界》就是这样一本哲学通俗读物,在这本书中,哲学不再是一个艰难晦涩的学科,普莱希特仿佛带我们穿越了千年时光,从诞生于公元前585年的西方古代哲学讲起,让哲学乘坐起浪漫而有趣的时光机,重现一幕幕具有代表性或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现场,让特定时期的哲学与当时的时代、历史和背景融合在一起,而不是脱离实际情况来空讲理论,作为一本哲学入门读物来讲,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它让我们开始相信,哲学的,或者本来就应该是大众的。

以讲故事的方法来讲哲学,以说历史的形式来看联系,这样的一种研究哲学、讲述历史的方式,与写在《认识世界》扉页上的那句来自女诗人穆里尔·鲁凯泽的诗句正遥相呼应:“宇宙由故事构成,而非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哲学的探索史

普莱希特在古代哲学史部分讲到了很多哲学家、思想家们,包括名我们熟悉的古希腊三贤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也有我们不太熟悉的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菲洛劳斯等等。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军事问题的日益显著,一个喧嚣的时代正在到来,这里的喧嚣当然不仅仅指这三个方面,还包括哲学、思想上的波澜渐生。

作为泰勒斯的最主要的推动者之一,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在当时的时代自然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的,而他们身上的故事其实也不乏“吹捧”的色彩。然而我们必须清楚,任何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者的理论其实都不能全然代表他所处时代的一般想法,正如普莱希特所言:“我们应当承认,即使在古希腊也仅只有极少数的人致力于自然法则的解密或者探寻关于宇宙的思辨理论。生活不是仙境。对世界的哲学观察历来都是一个人所共知的局外人之事。

无论在什么时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丈量这个世界的“尺度”,都会有着不尽相同的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而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里,除了分配、合乎比例以及公众的世界秩序,以理性方式规定人类生活的理性秩序之外,人们衡量行为好坏还有一个尺度,那就是正义, 而对那个时期的希腊人而言,人本主义总是一个主旋律,关于“世界”的思考总是与人联系在一起,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来认识自我,所以当时的正义与法律,也可以说是逻各斯在人类生活中的世俗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赫西俄德在《工作与时日》中塑造了一个神话版的“黄金一代”,但这也让人们不解,那个没有凶恶、痛苦和争执的童话般的世界为什么会消失呢?恩培多克勒的看法成为当时最为先进的一种认识,在他看来,一切皆由相同的元素构成并相互混合,活力与变化产生于相爱与斗争这两极的力量斗争之中,而世界则是处于一个周期性的循环当中。时而爱占据统治,而后斗争再次赶超,占据统治,最后爱重新掌权。

随着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不断加深,看法也在变化着,衡量万物的尺度——“正义”,也被做出了更多的解释,在柏拉图看来,“这种正义的准绳是一个不可改变地预先给定的自然。如果灵魂相应地井然有序,他就是正义的。如果世界形势同自然秩序协调一致,该形式就是合法的。”但是普莱希特不仅对此发出质疑:在这样一个高傲且私人化的伦理学的基础上,能够建立起一个国家建筑吗?

质疑的同时,普莱希特也对柏拉图的创新之处加以肯定,譬如说柏拉图将灵魂分解为三个不同的部分,这个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就有相关的论述,灵魂的三个部分为欲望的灵魂、激情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这也与国家的分层对应着手工业者与农民护卫者和哲学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世纪哲学的纷争史

到了中世纪时期,哲学受到宗教的影响,西罗马帝国逐渐瓦解,欧洲向封建社会过渡,人们所关注、研究的哲学和思想也因此而改变。古希腊晚期哲学就像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而新的哲学形态在这块久受希腊理性文化精神浸润的土地上正应运而生。

在11世纪的西方世界里,除了修道院之外,已经难以找到哲学思考的空间,古希腊的传统也被渐渐斩断,安瑟尔谟的哲学应运而生,他借助奥古斯丁、波爱修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为依据,想要以逻辑和理性的方式通达基督教信仰。

普莱希特这样评价当时的情形:“在这个以神话和宗教的方式混合的世界中,有像安瑟尔谟这样的人抽出了理性的解剖刀。”

他在信仰与理性之间去建立关系、寻找一种平衡,也探讨着关于真理、正义以及恶的起源,开始尝试着通过辩证法的手段去揭示真理,包括以此去证明上帝的存在。在他看来,“完满的上帝是确定无疑的。这个无与伦比的完满的上帝首先只是我的思想,一个在我的理智中存在的观念。”

普莱希特将安瑟尔谟对上帝的证明视为哲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修道士约翰带回了不计其数的阿拉伯书籍,基督教世界也开始大放异彩。康斯坦丁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将那些阿拉伯语论著译成拉丁语,托莱多的大主教瑞蒙德也大力推行着文化的沟通,多方力量的推动之下,文化开始相互碰撞、融合。这其中对于亚里士多德原著的发现,可以说是于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而言最为振奋人心的,基督教伦理的卫道士已经无法阻挡亚里士多德著作以及哲学思想的传播,很多著名学府直接将他的逻辑学、伦理学、形而上学与自然哲学等课程设为必修课,这也成为打上基督教烙印的中世纪哲学的全新开端。

然而随着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不断地加深,作为哲学家来说的亚里士多德被讨论和赞颂得越多,在后来被攻击、被批判的也就越多。但无论如何,他在哲学思想上所做出的的成就依然是无与伦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刘擎所评价的那样,《认识世界》是“在故事与反思交织的线索中,将哲学先贤的思想置于广阔的人类活动领域,那些永恒的大问题贯穿始终,在不同时代呈现出特有的面貌,最终沉积于当代的视野。”

《认识世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在以时代为线索的故事中,将深奥的哲学史讲得有声有色,一遍读下来或许还不足以让我们透彻理解这些哲学历史和理论,但无疑正在为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