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法院网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听说登记身份信息就能免费领头盔,村里的老年人们“沸腾”了。然而,白捡头盔真的那么香吗?其实背后风险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案 情 回 顾 ■

史某和谢某在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上的一家商业广场附近合伙经营了一家手机专卖店。这家店除了卖手机、缴费,还有手机电话卡开卡服务。

从2019年10月开始,史某和谢某常常会到附近的村子里摆摊办卡。在给村民拍照、登记身份证号码和名字后,史某和谢某就成功获取可以实名开手机卡的信息,而村民们则会免费得到一个头盔。就这样两人通过摆摊陆陆续续办了几百张实名手机卡。

史某和谢某开那么多卡是要做什么?为牟利。一次偶然的机会,史某和谢某认识了一个做“接码”生意的人。网络实名制后,手机就像一张含有个人ID的通行证,几乎所有网站、APP注册和登录,都需要输入手机的短信验证码。所谓的“接码”,就是通过收集大量手机卡,为用户提供接收、发送手机验证码的服务。

知道“接码”有利可图,二人便合谋在网上寻找“爱玛”“云码”“蓝狐”等接码平台,通过加入这些平台QQ群接单,将手中的实名手机号提供给群里需要的客户,用于爱奇艺、游戏平台等APP或网站注册,从中收取“佣金”。至2020年1月,共非法获利合计4万余元。2021年3月,两人被查获。

而在这过程中前来参加活动的人,大多是村里的老年人。他们一般不会主动询问身份信息采集之后的用途,只知道免费的头盔,不要白不要。

法院判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史某、谢某结伙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结合两被告人到案后如实供述、自愿认罪认罚、积极退赃和被告人史某有劣迹等情节,南浔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史某有期徒刑1年1个月,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判处被告人谢某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目前,判决已生效。

法官提醒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带来便捷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日益凸显。生活中,不法分子会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低的弱点,将其吸引“入坑”参加所谓的免费赠送活动,在明知老年人对个人信息使用不警惕的情况下,故意不主动提及信息采集的原因和用途,“无声无息”获取他们的个人信息后,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多和家里的老人沟通,告诉他们千万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信息、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因某些免费的福利活动轻易交出,否则这些信息极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一旦发现身份信息被非法分子盗用注册实名手机卡,应该拨打运营商的电话解绑和注销,情况严重时要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最后,小编真诚提醒您,不要小看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以下后果

➣ 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垃圾短信源源不断,推销、骚扰电话接二连三,让人不堪其扰,影响正常的休息和生活。

➣ 不法分子可能会冒用身份信息,办理线上贷款,使用后逾期不归还,被冒用身份信息的人可能面临放款机构的不当催收,同时还影响其个人征信。

➣ 个人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办理手机卡、注册各种网站账号,用来刷粉、刷流量、“薅羊毛”,破坏公共舆论环境,更有甚者,会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洗黑钱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 有些老年人是独居在家,不法分子甚至会根据个人信息资料,冒充修理、快递等有针对性上门,实施敲诈勒索、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