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舆:公司要求员工用钉钉打卡遭拒,员工:没配手机,侵犯隐私

船长观舆:无规矩不成方圆,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应该遵守;员工拒绝打卡背后,是长期以来用户对钉钉软件在隐私保护方面所存在的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词云图

昨天,船长看到这样一则信息“员工拒绝钉钉打卡遭开除索赔近60万”,心中顿感疑惑——现在竟有上班不卡打还能倒赚钱的好事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是上海一家科技公司出台《考勤管理制度》,要求员工上下班用钉钉打卡,其中,有位任姓老员工,在考勤制度正式实施后的十天里,尽管每天都有邮件提醒,但始终未按规定打卡,遂被该公司依据管理规定解除了劳动合同。

任姓员工对开除处罚不满,于是申请仲裁,向公司索赔59.6万元,但仲裁委最终裁决该公司只需向任姓员工支付4万余元(业务提成和该休未休年假工资,非处罚款),该名员工对此仲裁结果不满,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剩余款项。

任姓员工认为,公司要求用钉钉打卡却不提供手机设备,而要占用自己的手机下载安装该软件来进行打卡,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并且在此前长达七年的工作里,公司从未进行过考勤记录,质疑公司现在要采取考勤管理制度不合理。

结果,法院一审、二审判决均不予支持任姓员工诉求,理由是:企业所制定的考勤管理制度并无不当,要求的考勤方式不存在明显不便,在充分尽到合理提醒义务的前提下,任姓员工未按要求进行考勤,属于不服从用人单位管理,公司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以违纪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不违法。

判决信息公布后,引发了众多网民的讨论,主要内容有三方面:

01 认为打不打卡是员工的自由

可能是长期以来,处于弱势群体的劳动者被资本家套路的例子实在太多,996、007、886、715等各种新式工作机制屡屡刷新公众认知,而后还以“年轻人就该吃苦”来粉饰这种不符合《劳动法》的工作制度,以至于一时盛行的加班“潮流”让很多人陷入“忙到没有自己生活”的困境,甚至还频繁曝出有公司员工因过度加班而猝死的悲剧。其它像克扣工资、拖欠工资、不给加班费等问题更是老生常谈。以至于一提到资本家,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想尽一切办法榨取劳动者剩余价值”,只要出现员工与企业产生纠纷的事,甭管是谁的错,先喷企业,喷一切支持企业的言论就对了。

关于此事亦不例外,有不少网友表示“打不打卡是员工的自由”,企业强制要求员工上下班打卡是霸权主义,况且有时候虽然迟到,但工作一点都没少做,还有很多工作是自主加班做完的,公司也没给加班费;打卡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没什么意义,更没必要上纲上线到开除员工;当一个公司开始抓考勤时,这个公司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位网友因为评论了一句“端人家的碗,服人家的管!要想自由只有自己单干会好点”,遭到很多网友攻击,认为他是这家公司的托,把“奴性十足”、“资本家走狗”演绎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船长觉得,大家之所以会对这句话产生如此大的抵触情绪,倒可能不是因为他所传达的观点,而是在于表述的方式让人不舒服,劳动者是拿了企业的钱(工资),但那是自己付出劳动所换来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而企业也获得了员工劳动所带来的价值,这钱(工资)拿得理所应当,不存在谁高人一等,谁要抬头企望谁的说法。

02 支持判决,员工应该遵守企业制度

凡事有反必有正,尽管有很多抨击这家企业,质疑打卡上下班规定不合理的声音,但也有不少人站在相反的角度,支持法院判决结果,认为这家企业只不过是要求打个卡而已,并不存在什么人性不人性的问题,在学校上课老师还要点名呢。

不打卡,如何监督员工的上下班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要是没有这样的制度约束,每个人想几点来就几点来,那企业管理者该如何经营下去呢,换位思考一下吧,要是觉得薪资不合适,不想打卡,可以换一家符合自己需求的企业,或者选择自己干,想怎么来怎么来,没有谁强迫你非要在这个企业工作。

03 钉钉软件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存在争议

本次事件中,该员工向法院提到的公司要求用钉钉打卡“侵犯隐私”问题也备受关注,当然,大家所讨论的并非是该公司要求用钉钉打卡侵占了员工个人手机和电话号码,而是在于钉钉软件本身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有多名网友反映,只要加入了公司钉钉群,就相当于在全公司“裸奔”,电话号码、微信、手机型号、位置、个人信息等,只要是同公司的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莫名其妙就会有不认识的人给你打电话,发信息,还知道你家住哪儿。

当然,钉钉是否真的存在泄露个人隐私问题,所涉及的主体是它的开发及运营者阿里巴巴,而该起事件所讨论的重点在于公司要求员工上下班打卡合不合规,因此法院并没有过多延伸至对钉钉软件合不合规的讨论上,况且当前也并没有确切证据能够证明钉钉软件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不过,坊间一直流传着许多关于钉钉在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上的争议,比如有网友痛斥钉钉借助打卡等功能,获取他人隐私,包括个人位置、WiFi、IMEI号、机型,人脸识别、蓝牙端口、手机APP、电话号码、短信、通讯录等,只要一对权限进行限制钉钉就会拒绝运行,让用户不得不提供相关信息和权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钉钉把获得的这些用户数据用来做自己的大数据产品,而让采用钉钉打卡的企业承担侵犯员工隐私的风险,到头来企业、个人用户都是受害者,最应该走上被告席的应该是钉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