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杭州市政府官网发布《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未来工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未来杭州将构建新型产业空间,到2025年,力争培育高等级“样板园区”10个,高能级“赋能工场”10个,高标准“智造工场”30个,构建差异化、多层级的“未来工厂”新空间。

《意见》表示,杭州出台此策的背景是,配合浙江省大力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深化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培育支撑杭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工厂”。到2025年,力争在全国率先形成以市场快速响应、资源全网利用、要素动态配置、业务高效协同、能力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组织型制造新体系。

对组织型制造的探索,是杭州建设“未来工厂”的重点和亮点。除了前述在《通知》中的五个关键词组,关于组织型制造,事实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显然,这是一个需要实践才能总结出来的“新概念”,也是杭州拥抱未来制造的“新方案”。

当地媒体评论称,这是一场全新的社会化大分工,这是杭州制造真正的“大连接、大数据、大融合”时代。

为此,《通知》提出了三大目标——

一是做优做强“产业大脑”。在数字经济“产业大脑”的总架构下,完善“未来工厂”新体系,到2025年,力争培育“聚能工厂”“链主工厂”和“智能工厂”150家以上,培育“数字化车间”1000个以上,探索发布一批“云端工厂”。

二是实现制造业高质效。到2025年,力争全市制造业规模与质量实现同步跃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4左右,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5万元/人以上、亩均增加值年均增幅达7%以上、设备数控化率和联网率提升15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构建新型产业空间。到2025年,力争培育高等级“样板园区”10个,高能级“赋能工场”10个,高标准“智造工场”30个,构建差异化、多层级的“未来工厂”新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关于产业空间的重构,《通知》提出要着力打造三类“新空间”。加快推进产业平台(园区)整合提升、提质增效,着力打造与各类“未来工厂”相适应的新型产业空间,形成市域差异化定位和布局。包含——

一是培育高等级“样板园区”。重点面向省级及以上产业平台(园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围绕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园区发展方式转变、新旧动能转换、企业有机更新,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优质企业集聚、高端要素集成的创新型、数字化、绿色化“样板园区”。到2025年,力争全市培育高等级(即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星级及以上)“样板园区”10个,“样板园区”内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年均增幅达7%以上。

二是培育高能级“赋能工场”。重点面向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园区,支持“云端工厂”、数字工程服务机构、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等集聚发展,培育一批主体活跃、空间集约、业态创新的“赋能工场”,形成都市型工业新空间。到2025年,力争全市培育高能级“赋能工场”10个,“赋能工场”亩均产出达6000万元以上。

三是培育高标准“智造工场”。重点面向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特色小镇和城镇工业功能区,深化“低散乱”企业整治,推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数字化标准厂房建设,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支持中小微企业“拎包入驻”,培育一批园区运营管理规范化、数字化的“智造工场”。到2025年,力争全市培育高标准“智造工场”30个,“智造工场”亩均产出达1200万元以上。

为了打造新的产业空间,《通知》还提出要实施制造空间焕新行动。构建市县两级合力培育机制,引导资源要素向三类“新空间”集聚。全市每年认定不超过3家高等级“样板园区”、3家高能级“赋能工场”、10家高标准“智造工场”。鼓励区、县(市)大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低效用地改造、低散乱企业整治,把新增的土地、能耗、排放等资源要素向三类“新空间”集聚。

来源 | 园区荟(ID:biaozhunpark

资料 | 杭州市政府官网

内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