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陈红
日前,在苏州工业园区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局指导下,苏州工业园区上市公司协会在园区召开第一届园区上市公司策略论坛生物医药专场。截至2021年4月底,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上市企业达19家,总市值约3200亿元,其中包括博瑞生物、艾隆科技、康众医疗、浩欧博等科创板上市公司,园区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园区上市公司总市值近50%。
本次论坛以“名企巡礼,杏林春风”为主题,旨在彰显园区生物医药企业的价值,携手资本赋能产业发展,从而推动“金融+科技”生态建设。
苏州工业园区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局局长朱晓焱在论坛中表示,希望本次论坛能够进一步彰显园区生物医药企业的价值,携手资本赋能产业发展,推动“金融+科技”生态建设,提升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品牌形象,着力支持企业长远发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宫万炎表示,在生物医药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大家思考生物医药创新性与资本市场在合规性、商业性、持续性之间的关系。上交所在服务生物医药产业的过程中,将针对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现象,持续深入研究并予以解决。据悉,自科创板设立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内多个优秀的医药公司通过科创板上市。
据参加论坛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监管部资深经理黄敏之介绍,截至2021年5月20日,科创板共计64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其中江苏省14家。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总市值11,425.79亿元,其中江苏省总市值1445.56亿元,苏州市总市值499.21亿元,市场体量巨大。上交所将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具体的创新进行精细的事中、事后监管。
兴业证券生物医药首席分析师徐佳熹在论坛中表示,未来的创新药立项必将是全球视野与中国国情的叠加,只有差异化、国际化的产品才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足够高的估值;商业化将是很多创新药企业的生死线,biotech与biopharm、bigpharm间的合作会是大势所趋;资本市场有双重的反身性效应,当下可能是多年来biotech们在一级市场最好的融资环境,抓住时机给未来准备充足的资源。
海通证券医疗器械首席分析师贺文斌认为,在全新的器械领域,比如TAVR、结直肠癌早筛、可吸收支架、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等器械国产企业先于外企获批,国产占据主导,意味着未来中国器械增量市场很可能由国产占据主导。传统的器械领域,中国在高端逐渐突破,PET-CT、高端彩超、化学发光、高端监护仪、骨关节器械等国产替代率不断提高,中国医疗器械存量市场国产替代已经开始有质的变化。
(编辑孙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