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政策持续推进,全国性碳市场蓄势待发。继钢铁、电力之后,林业板块也搭上“碳中和”快车开始猛涨,福建金森、岳阳林纸等个股近日连续暴涨。其中福建金森在5月27日实现六连板,区间涨幅超77%。

碳交易参与门槛、参与方式等还需等待细则。相关数据显示,此前国内碳汇交易价格约为30元/吨,但对比欧洲市场超50欧元/吨的价格差距明显,因此业内存在看涨心态。

除了林业碳汇之外,海洋碳汇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前布局的相关公司已经走在领先的快车道上。

林业碳汇和海洋碳汇正成为碳中和的新风口。

先涨为敬,板块龙头六连板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世界性热点议题,随着春节后我国碳中和主线持续爆发,钢铁、电力、环保等一些细分概念在A股市场轮动。

安信证券环保团队邵琳琳表示,负排放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现有的负排放技术包括造林/再造林、生物炭、生物质能源+CO2捕获和储存、直接从空气中捕捉、强化风化(矿物碳化)、改良农业种植方式、海洋(铁)施肥和海洋碱性共计8类。

A股林业碳汇相关板块已经“先涨为敬”。其中最热的个股是福建金森,5月27日,该股走出6连板,期间股价涨幅达到77%。目前股价报20.6元,总市值48.57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福建省森林面积1.15亿亩,覆盖率达66.80%,连续42年位居全国首位,是名副其实的林业大省。福建省也是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林业碳汇交易试点之一,福建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创新碳交易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碳汇金融”。4月26日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落地福建省龙岩市,为森林碳汇实现了新突破。新罗区政府和龙岩市金融局合计出资保费120万元,保险为新罗区林业产业提供2000万元的碳汇损失风险保障。

岳阳林纸也是林业碳汇受益标的。岳阳林纸为国内林纸一体化龙头企业之一,打造“浆纸+生态 ”双主业,面对低碳转型浪潮,其以全资子公司茂源林业提前布局“碳中和”,碳排放交易持续推进有望受益,林业资源稀缺前景广阔。

岳阳林在2020年报中明确表示,旗下茂源林业提前布局“碳中和”,有近200万亩林业基地。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多年林业一直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尴尬境地,借由碳汇交易,林业资源的价值有望提升。

在股市上,岳阳林纸已经在5月21日、24日、25日、26日走出了四连板,股价涨幅达45%。5月27日,岳阳林纸跟随造纸板块轮动下跌,当日跌幅超4%,目前股价8.22元,总市值超148亿元。

不过,岳阳林纸5月24日晚间披露股价异动公告称,公司注意到有关于公司可能涉及到“林业碳汇交易”相关情况的报道。经初步核实,除2017年与壳牌能源(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涉及的金额较小未达到披露标准外,公司目前无林业碳汇交易的相关业务收入,且预计短期内对公司盈利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地资源就是“真金白银”。除了岳阳林纸有200亩林地资源,在林业板块内,康欣新材拥有约139万亩林地资源,平潭发展经营林区近90万亩(含委托代管林地面积),福建金森现有80.7万亩,蓄积650.23万立方米(约1万亩)。

当前,碳汇交易具体实施细节尚不明朗,但获准参与后,预计将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岳阳林纸此前表示,公司近200万亩林业基地, 叠加近万亩绿化苗木基地,预计可用年碳汇约200万吨。粗略可以按照1亩林地对应1吨碳汇计算,但其中还涉及不同树种的细微差别。据悉,此前国内碳汇交易价格在30元/吨上下,按此价格估算,岳阳林纸近200万亩林有望带来6000万元碳汇收入,对利润的贡献将较为可观。同等条件下,康欣新材、平潭发展和福建金森有望增加碳汇收入分别为:4170万元、2700万元和2430万元。基于对碳汇交易的乐观预期,岳阳纸业相关人士称,在现有200万亩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林地规模的途径还有很多。

国内林地使用权主要由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对行业公司而言,可以通过承包国有或者集体林地的方式实现扩张。

林业碳汇成新投资风口

森林碳汇工作包括减碳、碳交易等不同环节,核心问题是碳汇价值转化的实现。如何将森林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成为森林碳汇的核心发力点。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接近23%,实现了连续30年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双增长”。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作用,对乡村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涵养功能,未来可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进行规划。

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的碳汇能力逐步提升,通过大力培育和保护人工林, 2010-2016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 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 可见林业碳汇在碳中和愿景中扮演重要角色,碳汇项目将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碳排放交易政策持续推进,全国性碳市场蓄势待发。2021年5月19 日生态环境部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制定登记、交易和结算等相关管理规则(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保护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参与方合法权益,全国性碳市场静待落地。

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为我国碳交易组成部分,林业碳汇利用森林储碳功能并按规则开展碳汇交易以减少温室气体。碳中和强调碳排放与碳去处实现平衡,实施流程以减量和抵消为执行核心,实现主要有两种路径:减少新增碳排放和吸收现有碳排放。我国碳交易市场分为政府分配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两类基础产品,目前CCER 在碳交易数量占比较低,1单位CCER可抵消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林业碳汇交易属碳交易范畴,其利用森林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经营等活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并按相关规则开展碳汇交易,达到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目的。

碳汇作为一种碳信用指标进行交易,需要满足特殊要求和条件,按照相应规则和程序开发。可作为交易的林业碳汇应为按照有关规则和被批准的林业方法学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所产生的净碳汇量,且项目必须具备“额外性”。林业资源具有多种效益,林业CCER 作为抵消机制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则为林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林业碳汇开发周期和收益期相对较长,项目方法学和碳市场交易规则、政策法规等需持续建立健全以保障碳汇交易健康发展。

西部证券雒雅梅表示,碳中和实现的关键在于压降第二产业碳排放,在控制传统能源开采量的同时注重加工过程的技术革新。但同时也应考虑碳中和的另一角度:碳吸收。未来碳汇技术或能得到进一步发展。雒雅梅认为,尚未成熟的碳汇集、碳捕获、碳固存或在未来成为新的投资线索。

海洋碳汇也是聚宝盆,部分公司已发力

除了碳汇造林、生物质能源回收利用等陆地“绿色”碳汇方式外,海洋碳汇这一“蓝碳”生态系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在逐渐被重视。

海洋碳汇即为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和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肖溪表示,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而海岸带蓝碳是潜力巨大的碳汇资源。我国拥有海岸带碳汇典型的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三大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教授级高工宋文鹏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基于海洋的增汇方案,可在2030年每年减少近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到2050年每年减少约110亿吨。”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文件中都对发展蓝碳作出部署,并相继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计划”和“全球蓝碳十年倡议”,提倡充分发挥蓝碳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青岛组织召开行标“中国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标准”内部审查会。按照海洋行业标准编制流程,编制组将尽快履行送审、报批等环节,争取本年度完成“标准”的制定发布。该行业标准制订是推动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行动落实,也是推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具体举措。

在碳排放权交易模拟测试已完成、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启动进入倒计时的背景下。行业专家表示,随着国际社会对海洋负排放的重视,海洋碳汇终将被纳入全球碳交易体系,我国应积极探索海洋碳汇交易的可行路径。

目前A股中国首家获得SGS“碳减排”标识的海洋碳汇相关个股为獐子岛,其在10年前便成立了全国首家碳汇渔业实验室,2014年虾夷扇贝养殖效果相当于436万颗树一年在大气中的碳移除量。

另一家在终端具有资源整合独特优势的通威股份开创了“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在终端形成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模式,实现了智能养殖与清洁能源的绿色融合。

海洋在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至关重要,海洋不仅储存了地球上93%的二氧化碳,每年还可吸收约30%的二氧化碳,是陆地碳汇的3倍。海洋生态系统和“蓝色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提升蓝色碳汇在实现国家“碳中和”中的战略地位势在必行。据农业部数据,我国仅仅海水贝藻养殖这两项,对减少大气二氧化碳的贡献相当于造林50多万公顷,每年就可以移出碳120多万吨。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必将成为“碳汇”渔业引领者和主力军。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综合整理,素材来源:中新经纬、财联社、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等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