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当代人来说,西格蒙德·沃伯格是个略显陌生的名字。他是生在德国的犹太人,是被英国接纳的银行家,是“伦敦金融城最杰出的天才”,被称为“欧洲债券市场之父”。他有着先知般的敏锐:率先看到了纳粹政府的危险而及时移民;一次次的预见到经济危机的到来;坚定地支持欧洲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着力推动建立了欧洲债券统一市场;推动金融服务手段创新,以“铝战”开启了恶意收购的先河。与此同时,他近乎矛盾地拥有着老派的保守与克制:在企业经营中厌恶风险,对扩张极为克制;不重视个人财富,甚至不注重盈利,而在意赚钱的过程本身;活得像个清教徒,不重物欲,不爱娱乐,是个工作狂、完美主义者和自我反思者。他积极提升了二战后整体衰退的英国在世界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大力推动了欧洲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及西欧各国和解的进程,是英国政府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最重要的政策咨询顾问,是一位影响卓著贡献重大但隐于幕后不为人知的顶级金融家。

顶级金融家》这本书即是英国著名历史学者尼尔·杰弗森为西格蒙德·沃伯格所著的个人传记。尼尔·杰弗森任职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杰出访问教授等职,专注于历史、金融领域的写作,曾著有《广场与高塔》《文明》《罗斯柴尔德家族》《西方的衰落》《帝国》《基辛格:理想主义者》等多部著作。选择名声不显的西格蒙德·沃伯格,是因为“银行家不一定声名远播,但他们至关重要。没有什么比西格蒙德·沃伯格的一生更能说明这一区别了”。本书基于沃伯格的私人信件和其他档案材料,包括近10000封信件、便函和日记,并首次“将沃伯格多重生命置于他所属的恰当的历史背景中”。这是一个人一生的兴衰起落,一个银行家的成长史。

沃伯格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格蒙德 · 沃伯格

西格蒙德出身于一个欧洲犹太金融家族,类似于大名鼎鼎的罗斯杰尔德家族,或者美第奇家族、巴林家族。他们之间往往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姻亲及合作联系。沃伯格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他们的业务可上溯至17世纪四十年代,那时他们的祖先从沃伯格镇移居至汉堡。自1798年家族企业M·M·沃伯格公司正式成立,他们就视自己为银行家,但仅活跃在德国。直到19世纪末,才算具有了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地位。

西格蒙德于1902年出生于沃伯格家族一个比较弱势的分支,因为父亲体弱,他们一家远离汉堡的家族亲戚,住在德国南部的图宾根大学城,成长环境的差异使他与汉堡的堂兄弟们有些格格不入,像一个局外人。他的年长的堂兄们——马克斯·沃伯格是家族继承者,体现了一个19世纪德国犹太裔王朝膨胀的野心,在他的带领下家族企业在德国得到发展,但在第二世界大战时家族企业被强制充公,家族基业毁于一旦;保罗·沃伯格和另一位沃伯格兄弟在20世纪初移民美国,前者是美联储得以建立的关键推手,被称为“美联储的总设计师”,他可能是沃伯格家族最出名的人。而西格蒙德,则是一个另辟天地者。

18岁西格蒙德进入家族企业学习金融知识和技能,此后又陆续去英国和美国学习和见识管理方法和会计制度。在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帝国总理后,绝大多数德国犹太人还在对新政权心存幻想,西格蒙德突然敏锐地领悟到了第三帝国的真相,注意到了纳粹冲锋队对犹太人的暴力和系统性歧视,决定彻底离开德国。1934年,他移居英国,五年后正式入籍。在英国,他真正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创办了新公司即后来的S.G.华宝公司。虽然有着家族背景,但他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另立山头了,并逐渐从一个被伦敦金融城里傲慢的小圈子轻视的局外人,转变为20世纪60年代政治决策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欧洲债券市场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沃伯格投资银行与美国铁路公司的高层合作会议

尼尔·杰弗森认为“如果有人可以声称自己是欧洲债券市场之父,那么,这个人非西格蒙德·沃伯格莫属。”在目睹了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性影响后,西格蒙德提出了全球金融一体化的理念。1968年他在文章中写道:“重复出现的经济危机,如同我们自20世纪初遭受的重复出现的战争一样,它是现代工业主义和技术,与过时的18世纪君主国家政体之间巨大冲突不可避免的症状……科学和技术不可思议的进展,以及大众对更多消费品和奢侈品不断增加的欲望,这些都需要遍布世界各地的生产设备和销售组织……我们坚持认为,经济不再是一个国家的,而是世界的,它应该在过时的君主国家政治框架内进行发展,这一框架将世界分割成众多很小的部分。”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和其他家族成员即慷慨地支援泛欧运动,他还积极推进跨大西洋的金融整合与欧洲的政治整合。二战后,他意识到推进欧洲和解及一体化事业的唯一方法是通过经济方式——商业和金融的整合,使欧洲人回到一个统一的欧洲,这种思考正是他成为创建欧洲债券市场的幕后推手之契机。

二战后,美国退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西欧各国出现了战后经济繁荣,美元大量流入。为防止美元继续外流,美国于1963年推出了“利息平衡税”法案,同时加强了金融机构对国外贷款的额度限制。这样欧洲的公司很难从美国再借到钱了。西格蒙德注意到了这点,并思考着为什么不把存在欧洲各国银行的美元释放出来,发行债券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呢?伦敦是当时欧洲美元最活跃和增速最快的市场,大部分为短期贷款,为了经济发展,英格兰银行默许这些交易,但这个市场与英国国内金融市场完全隔离。有了这个设想,西格蒙德争取了英格兰银行的同意后,很快组织起了包括德意志银行、布鲁塞尔银行、鹿特丹银行在内的银团,为发行第一只欧洲债券做准备。他选中了一家意大利国有钢铁公司,但直接以它的名义发行债券的话,依法将被征税。西格蒙德想出一个办法,将名义上的发债人换成免税的非国有企业——一家高速公路收费公司。同时,为了免征英国印花税,债券发行地选在了荷兰史基浦机场,债券上市地点则在欧洲的离岸美元中心——伦敦。如此,一支开创性的金融创新产品——“四不靠”债券诞生了。总额1500万美元的债券很快销售一空,欧洲的金融市场迎来了一个创新产品。

到作者写作的2007年,欧洲债券占国际债券发行的大约90%。欧洲债券市场是“世界最大、最自由的长期公共资金的来源之一”。在所有欧洲债券发行和二级市场交易中,大约有70%的份额都在伦敦,这并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西格蒙德·沃伯格和他的同事们在20世纪60年代自觉努力的结果。尼尔·杰弗森指出,虽然不用怀疑,欧洲债券市场的设计师们这么做的部分动机是想增强他们公司的损益表,并重建伦敦金融城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他们非常清楚,他们正在以金融的方式,同时推进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西格蒙德的多重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德国汉堡的M.M.沃伯格银行

作为一本传记,尼尔·杰弗森立体地描绘了西格蒙德此人。他是与母亲关系亲密的儿子,受母亲的强烈影响,奉行禁欲主义、完美主义、反对势利行为、进行严格的自我批评;他是并不完美但至少拥有理智和稳定感情的丈夫,尽管婚姻出轨,但依然在很多方面依赖妻子伊娃,虽然以现在的标准看他们的关系当然并不平等;他是个糟糕的父亲,与儿子关系紧张,无条件的父爱不是他的强项。作为公司管理者,他不关心财富和爵位,比起钱本身,他更关注的是通过赚钱实现人生价值,他“喜欢更文明的事情,而不是赚钱”。如果不是别无选择做了金融家的话,西格蒙德的职业追求其实是学者、思想家或政治家,研究哲学和文学,事实上他是一位博学之人。他对心理学感兴趣,甚至将公司当做他的心理实验室,同时笃信笔迹学,并将笔迹分析作为招聘的必要考察环节。

从血统上讲,西格蒙德是“信犹太教的德国公民”,后来被迫移民英国。实际上,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教之人,对犹太教可以说漠不关心。他不去犹太教堂,从不吃犹太饮食,在犹太信仰之外结婚,教育孩子敬畏新教和犹太教,但两者都不要信,建议孩子们在学校表格的信仰一栏写“不信教”。并且早在20世纪二十年代,他就试图与德国和美国的犹太族群保持距离。他是一位矛盾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最能承认的是“一种血缘的纽带,这种纽带既不认同宗教团体,也不认同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冷静、理智、对所有已建立的信仰和崇拜体系广泛怀疑,呈现出一种疏离的旁观感。

在他自己眼中,与其说是一个犹太人,不如说是一个清教徒。受母亲和成长环境中的南德清教主义影响,他认同的信条是:“生命的重要价值在于,无论你在什么岗位都要一心一意地努力服务于社会,并且给予这种服务个人最大的强度和热情,以至于生活的其他元素,比如审美、物质或主观的考虑,都被视为是次等的品质。”他每天花至少8个小时开会,4个小时会客,3个小时用在三个不同的午餐,3个小时宴请同事和业务伙伴,2个小时口授信件,1个小时读信,4个小时在飞机上,每周一还要在康诺特酒店花4个小时参加董事参会。基本上是这样一个工作狂的西格蒙德,在生活中与其他银行家相比也像一位僧侣。他不喝酒、不抽烟、不收藏、不热衷富翁们间流行的消遣,有意识地渴望那种“对物质和奢侈感到蔑视”的感觉。

他相信:“给活人送花要比给死人献花强。至于死人身上有什么值得保留的,应该是他或者她做的好事,以及好的思想,而不是任何有形的遗物。”早在1962年,他就开出了一份后事安排清单,坚持不搞葬礼。20年后,意愿未改,再度重申,只不过语气更为温和,主要内容是:“我的身体应被适当地用于医疗用途,尤其是,如果有可能的话,我的双眼通过移植,也许能实现为别人服务的良好目的……如果考虑火化,正确的做法是我不想保留我的骨灰,请在尽可能靠近我死去的地方把它撒掉。……如果这些心愿处于好的或坏的理由未能实现,请不必担心如果我活着,我的反应会怎样。总之,主要的标准应该在风格上有尊严,在程序上简单。”

1982年10月18日,西格蒙德·沃伯格于伦敦逝世。遵循他的意志,没有花圈和复杂的葬礼,只有如潮水般的致敬。《泰晤士报》的讣告中称:“对于金融城各种旧习的改变,他比其他任何人发挥的作用都更大,这使得金融城得以充分利用20世纪下半叶的各种时局。并且,他是金融城有效性重生的主要权威。”

遗憾的是,S.G.华宝公司的继任者脱离了创立者的束缚,走上了迅速扩张之路。西格蒙德去世十几年后,1995年4月,就在老牌公司巴林银行被一个交易员违规操作搞垮后两个月,他一手创办的S.G.华宝公司被瑞士银行收购,并在几年后去掉了沃伯格的名字印记。沃伯格家族渐渐淡出了世人的视线。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