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一部讲述黄老之道、炉火之术的丹经。

这是万古丹经王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里泄露的天机。

丹法一道,自古都讲究师传密授。

张伯端真人便说:

饶君聪慧过颜闵,不过师传莫强猜。 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

在未得师传之人眼中,《周易》只不过是卜筮之书罢了。

然而,魏伯阳无疑是一个得到师传的人。所以,他在《参同契》中坦承:

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皓若褰帷帐,嗔目登高台。《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火记》六百篇,所趣等不殊。文字郑重说,世人不熟思。

魏伯阳所说的《火记》,就是古代的丹经。

按照魏伯阳的师门传授,《周易》是为了演示《火记》之秘的。

有火就会有光。丹法炉火中的“光”,是极其重要的火候。

不信?且来看看《周易》里的“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有孚之光

《周易》里出现了三处“光”,每一处都与“有孚”相关。

比如《需》卦说:

”有孚,光亨,贞吉“。又如《未济》说:”君子之光,有孚,吉。“又如《观》卦说:”有孚顒若“”观国之光“。

唯“有孚”,才有“光”。

孚,就是诚。

有了诚,才有光——这是先秦时期人们的共识。《庄子·列御寇》便云:“内诚不解,形谍成光。”

二、性光“孚”为什么就会有“光”?要先从《周易》作者对于“孚”字的定义说起。我们反复说,“孚”是《周易》的核心思想。它的另外一个写法,是“复”。马王堆帛书里所有的“孚”字,就都写作“复”。复,就是一阳来复的复。不论是《复》卦还是《中孚》卦,它们都是卦气中的冬至之卦。冬至,就是丹法中活子时到,玄关窍开的比喻。《参同契》云: 朔旦为《复》,阳炁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复(孚),是丹法中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的时刻。这一刻,就是性光发现之时。古人云:“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柳华阳在其《慧命经》一书中说:“成佛作祖,是本性灵光。”他解释道:“盖本性灵光者,其名虽二,源头则一也。在定则谓之性;定中慧照,则谓之光矣。”性光,就是金丹之光。庄子也说: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庄子·庚桑楚》由此可见,自《周易》以来,修性光之法一直在道家之中传授。三、密宗之“光”无独有偶,在密宗的拙火定修法中,同样也有光。南怀瑾先生就说密宗的口诀是“气不定则光明不起”。这就相当于庄子所说的“宇泰定者,发乎天光”。拙火定的修法,从海底轮修起。海底轮,便是阴跷脉的灵龟所在。《周易》的《颐》卦说“舍尔灵龟,观我朵颐”,便透露出作者同样也是以阴跷脉为丹法第一脉。本文为抱雪斋读易笔记“也说《周易参同契》”系列不知道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抱雪斋读易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