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港股教育板块集体重挫。具体来看,天立教育跌超8%,新东方在线跌近7%,希望教育跌超5%。消息面上,有媒体称在线教育或将迎来最大裁员潮。

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在美上市的教育公司高途昨日提出裁员计划,比例将在20%左右。高途还决定停止小早启蒙面向3-6岁儿童的招生工作。另外,有消息称在线教育头部公司作业帮5月26日也暂停了辅导、销售岗位的人员招聘。

此次关于在线教育的裁员潮的传闻并不是空穴来风。在近几年,教育行业面临着严格的监管整治,而对于企业来说,在资本的助推下,行业内卷不断,竞争激烈,“盈利难”已是行业共识,只能控制成本,裁员是途径之一。

4月25日,因存在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新东方在线等4家教育机构被顶格处罚,罚款50万元。而教育机构因为价格违法被罚,也被业内看作是教培行业监管加强的信号。

同时,近段时间教育行业出台的政策相当密集,仅在5月份就有两项政策。

5月19日,北京海淀市场监管管理局对教育行业的广告投放制定了标准。教育培训行业广告投放受到严格的限制,对广告主身份、广告代言人、广告用语和内容以及广告场所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5月21日,北京首次统一学科类的校外培训预收费。北京四部门联合发布政策,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学费及存管有了明确的要求,规定了在收费时间跨度上,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等内容。

这些政策在整治行业乱象的同时,也为教育企业的招生续费增强了难度,获客成本会进一步提高,业绩承压。

以新东方为例,一方面是行业监管趋严,另一方面自身处于群狼环伺的处境。

行业竞争加剧使得新东方处境艰难。掌门教育谋求上市,猿辅导背靠资本,此外还有诸多处头部企业抢夺生源,就连字节跳动都抱着”三年不盈利”的态度躬身入局。

在线教育成了烧钱的主战场,高途销售费用从2019年的10.409亿元增至2020年度的58.162亿元,增加47.75亿元,占其净收入的比例增至81.6%;网易有道的营销费用增速更为明显,2017-2019年,其营销费用分别为1.36亿元、2.13亿元、6.23亿元。2020年,飙升至26.97亿元。

群狼环伺新东方在线只能通过砸钱的方式守住阵地,数据显示新东方在线在2020年的营销费用为10.95亿元。其中,2021财年上半年(2020年6月至11月)为5.15亿元,同比增长76.7%。

如此规模的投入导致新东方在线出现亏损。据了解,自2019年新东方在线在港交所上市以来,便再未实现盈利。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新东方在线营收分别为9.19亿元、10.81亿元,与之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7498万元、7.15亿元。而就2021年的中报来看,营收并未改善,亏损额高达6.74亿元。

此外,新东方在线上市前的毛利率一直在60%以上,而到2020财年已经下滑至45.6%。

而就在上个月,有媒体报道称新东方进行了集中裁员,涉及中小学大班课业务的主讲教师、教学辅导、运营等多个岗位。对此,新东方在线回应不存在集中裁员的动作或计划,更无“各部门裁员指标”,但确实存在季度性常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