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才叫独立女性?

我们在三月初的一次拍摄,认识了 Alex。利落的妆发、随时在线的状态、带娃和工作的时间管理,每一个细节都是她的独立。两个月后,我们和她聊了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五月初的夏天,会随着风起云动忽凉忽热,举目之处的颜色随时在渐变。

在朝阳公园一处三面有树的草地上,染了粉色头发的 Alex 在布置野餐垫。 在竹篮、蛋挞、香槟酒中间,她像草莓味的冰淇淋。 身边的摄影师在找机位,两个实习助理在说前采当天的事。他们在等拍摄嘉宾,一个跨性别女孩 Yay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认了机位后,Alex 拿起台本开始录片头,这是她每期内容的固定部分。不需要过度置景和布光,时长很短,把选题初衷讲清楚就行。语气和眼神里的倾诉感是她擅长的。

Alex 和 Yayo 默契地穿着同色系 leggings,碰过一次杯后聊起了跨性别的种种:女性意识的萌发、上厕所的尴尬、周遭的歧视和包容…除了偷瞄脚本,Alex 全程都在看向 Yayo,不打断不否定,安静听对方说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ne take 的拍摄一遍过,不会为了预想的金句反复拍摄。两个小时后,天光慢慢褪下去,一行人准备转场去另一个拍摄地,Alex 麻利地收拾好背包准备先回趟家,因为孩子在家不肯喝奶瓶。

那个转身的画面压缩了好几个关键词:工作自由、生育焦虑、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lex 绝对是个妞儿」,是她正在做的女性媒体 。这是她在大学的网名,很男性化的英文名后面加上儿化京腔,没那么文雅、不够淑女,但很有自己的个性。妞儿也是「new」的中式英文谐音梗。

B 站、微博、小红书是她暂时的主阵地,加起来有 120 多万粉丝,大家都叫她「阿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她的 B 站列表里可以找到 121 条视频,第一条是 2017 年的 5·20 那天发布的婚礼 Vlog。四年过去,评论区还有新的留言,「Alex 真的是个很少女的人」、「四年了,再回头看还是会哭」…

2019 年 8 月 3 日,「Alex 绝对是个妞儿」在北京弄了一个小型发布活动,她邀请粉丝和前同事进入一个有关性别和言论的「争议现场」。两天之后,第一期节目上线,她邀请了三个直男来聊「性邀请」,客厅就是录影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她在微博里发了很长一段文字,仅用一句说了她将做的事:

「我希望能从日常生活到公共议题给更多女性带来启发,给我们每个人更多勇气,去做一个真实、独立和自由的 New Girl。」

两年过去,节目的视觉包装、选题方向、结构基本没有变动,每期不同的妆发和夸张耳饰,结尾的亲吻,都是她的识别度。当然,选题更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在 2019 年的内容充满实验性,形式像国外 Youtube 博主 Jubilee,有随机街采、室内站队投票。选题同样生猛,但 Alex 更聚焦在女性,比如肥胖焦虑、给家庭主妇发工资、女汉子的标签歧视、体毛羞耻…

2020 年的疫情大流行期间,Alex 做了妈妈。她把生孩子全记录做成片子,大大方方地曝光自己。那之后,她的内容有了明显「软化」,会往家庭、母婴、种草上倾斜,但切口还是非常 Alex:产后漏尿、平等育儿、生育焦虑、孤独症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标签开始一个个加在她身上,酷女孩、正能量、女权主义、妈妈、独立女性…这些反过来也推着她去做更多,这是有使命感的。为此她立了个「每周一晚更新」的 flag,但事实上却常有延期。

「我不想给自己设一个很极致的目标,那太让人紧张了。比如能和 Michelle Obama 做个什么事,当然很棒,但真要有这个机会,我会慌死的。」

这里可以再贴上一个标签,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拍摄完跨性别女孩的一周后,我们和 Alex 约在了她家楼下的咖啡馆。孩子午睡了,她就挎着小熊毛绒包素颜出现了。这很不 Alex,也可以说这非常 Alex。

而在以「Alex」的身份出现之前,她被叫得多的还是本名,常梦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大学在复旦读广播电视新闻学,大四那年去了凤凰卫视实习,毕业后留在台里,做着一档时政谈话类节目的编导。谈不上想做什么,能完成被分配的工作并变得熟练,这种大众路径里的初级副本,也很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年后,她辞职了。没有「跳出舒适圈」这么上价值的原因,只是因为分手,她想要任性地改头换面一下,包括工作。她去了某手机品牌做公关,事不算多,盯着乙方按时出东西就行。但最后因为领导层的勾心斗角,她被辞退了。而官方说法是,「你的气质和公司不符」。

「可能我看起来就很不 office lady 吧」,刚说完她就大笑,瞄了一眼邻座后很快收声,害羞又张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互联网内容疯长的年代,正在风头上的「单向空间」做了一个中国版的 Buzzfeed,微在,用非常西式的选题、观点来触碰普世内容的敏感点。

「我是’单向街书店’的铁粉,知道他们在招聘,就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自荐邮件,特别肺腑之言。没过几天,我在练拳击的时候,就接到了许知远的电话,约我面试。」

面试通过了,但几个合伙人都认为她干不了多久。和前公司给的理由差不多:看起来不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她在单向空间做过公众号,集合每期最后一条,策划了爆款产品「单向历」。之后她又做了公关、市场,周旋在媒体老师和客户爸爸中间,非常「砖头」体质。「完成一个很好的答卷,我内心里一直有这种驱动力。」

当时微在有一档栏目,「微在涨姿势」,在互联网上火了之后,主编认为是时候做一个西化的节目了,关于现代人的情感和性。一切都很拍脑袋的结果是,常梦然成了「微在不懂爱」的 Alex。

「我那时候并不女权,但肯定也不是循规蹈矩的女孩形象。毕竟,我不想看起来很平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 年 1 月 23 日,「微在不懂爱」的第一期节目上线,主题是「8 个女生不好意思问男生的问题」。就这样,一个小麦肤色、利落短发、欧美浓妆的 Alex 出现在镜头前。

并没有「被迫营业」的感觉,反倒一切都像在说「到时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话题劲爆,节目很快走红,Alex 在视频里的比重开始加大。个人特色凸显的直接表现就是选题更加锋利,比如在高中校园和男女生聊第一次,在粉色拍摄棚里和儿童普及阴茎、阴道知识,和女同事们在镜头前卸妆,躺着聊女性高潮…

每期节目找好选题后,他们会在微博上发布招募,愿意参加拍摄的人会私信节目组。然后搭棚、拍摄、剪辑,周而复始,几百条片子得以出现,还衍生了一些栏目,「AskAlex」、「出去浪」、「有种 Girl」…Alex 成了一根核心轴,出镜之外还做着策划、制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用当下的口味来挑剔,那些视频不够精致,有些内容还有点自嗨。连 Alex 自己都说,「不敢看」、「不敢回忆那些幼稚的观点」。

但它又透着一股生猛劲儿和陪伴感。王中王、Kiva、巧,这些常出现在「微在不懂爱」里的前同事,现在只要再出现在「Alex 绝对是个妞儿」的视频里,就会像看了一场长线的真人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在百度搜索节目,联想词后面就是我的名字。那时候应该就是开始红了吧。」

但搜索结果里,紧跟在她名字之后的是「她好像个男的」、「这也好意思聊」、「看着就不正经」这些围绕着性别和道德标准的指责、审判。

为此,她在一期节目里反驳道,「你们觉得我像男生,这在我看来是种表扬」。可坐在咖啡馆里聊到这些时,她后悔那么说过,因为那句反驳里的男女并不平等。

她也理解了当时的一些容貌指责,「现在看以前的自己,有一种看自己的小孩的感觉,不觉得那种 look 是最好的,但也不会劝她改变,她喜欢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 年年底,因为公司战略调整,从公众号到「微在不懂爱」,团队依次解散。想要继续做下去的 Alex 孤身一人。但几乎是同时,有投资人愿意投她。

做什么、怎么做,她都清楚,但她怕失败,「要真是哪天破产了,会被单向街的人笑话的。」

在问过一圈博主朋友了解行情之后,她跨越了调整的间隔年。「Alex 绝对是个妞儿」开始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开始聊到「女性主义」的时候,Alex 眼神停顿了一下,「我倒是没有想从什么主义去诠释问题,我没有那么理论」。

做了这么多女性视角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粉丝和品牌关注,她自然会被推着成为一个「发声器」。 而在当下紧张的两性语境下,观点稍有偏差都会爆雷。Alex 就在这片红海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她的微博内容里,节目只占了三分之一,其他大部分的是穿搭、日常感想、孩子。「她竟然是个母爱泛滥的人」,这是与她共事的人都需要时间接受的。粉丝也有这样的疑问,「Alex 看起来不像个会要小孩的人啊」。

生小孩、被家庭占用自我、受人际关系所影响…这些与「独立女性」的高标准,明显是犯冲的。仿佛成功人士都应该屏蔽社会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她在产后录制了一期 Q&A,来回答大家对她当妈的一些疑问。标题给得很直白,「独立女性就不能享受当妈了?」

视频里,她盘腿坐在床上,提到孩子就会露出拆开生日礼物时的表情。她喜欢小孩,所以生小孩,这就等于否定了「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之后,她还会录视频来表达对「阿姨」的嫉妒,会吐槽在平等家庭里的不平等育儿,还有很多母婴产品的种草。她身上的「妈妈」标签,贴在了之前很多标签之上。

「说真的,我也会在很多声音里摇摆。有人说,你是不是变了,是不是只做母婴内容了,我其实挺不甘心的。但这种不甘心,又显得大家在贬低母婴内容。」

稍微片面一点,这种摇摆和犹豫,就是在撕掉另一层标签: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她就一直和这个词强绑定,无论是言行、装扮、选题,都那么锋利。但只要你和她共处一杯咖啡的时间,就会发现,她不是把利刃。

2019 年,某男性播客以「女性友好」的初衷邀请了 Alex,但聊到「性邀请」相关话题时,主持人揪着 Alex 不放,一直质问她做了什么行为让男生认为可以上床。多一层心思的人都可以听出言语里的冒犯,而 Alex 在现场只是反复解释,无法说动就假笑敷衍。

「我可能真的没有直接和人翻脸的基因。面对冲突,我要么僵住,要么迂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不酷」肯定会产生无力感。比如突然爆出一个对女性不公的热点事件,所有内容创作者都在第一时间抢流量的时候,Alex 很难做到。把非常情绪化的话脱口而出,她不擅长。

妈妈、酷、独立女性,这三个标签在她这几年里,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破和立。每一个都是她,但每一个都不是完整的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和生活的不重合,这是每个内容创作者都逃不开的终极命题,尤其当大部分内容都开始走向自媒体属性时。大家都在贴标签和撕标签的反复里。

贴,可以非常快速地建立认知,酷女孩、胖女孩、跨性别、深柜、单亲妈妈…甚至可以快速获取流量。而在这对立面的「不贴」,可能就是一种人性考验或人道主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Alex 也会焦虑这些「上纲上线」,但就像她说的,自己是个迂回的人。所以她练拳击、去 voguing ball 展现身体、练柔术、露营…把消极注意力分散完后,继续兼顾生活和作品。

在跨性别女孩 Yayo 的视频播出后,有位之前合作过的女孩联系了 Alex,她一直隐藏着身份没有出柜。霸凌、歧视、孤独,她有着与 Yayo 雷同的经历。但在看完这期后,她觉得自己可以说出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内容总归改变不了什么的。但我会不经意地发现,一个视频或一个故事,会在一些人那里种下小小的种子。他们可能会开始在乎女下属的感受,可能会更体谅职场妈妈,甚至可能会认同自我。这种落地,真的很棒。」

太阳慢慢落山时,咖啡馆外是暖调的渐变色。Alex 的孩子醒了,她得上楼了。转身的那个画面压缩了好几个关键词:酷、妈妈、独立。

文_张忌安|图_Alex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评论 区说说

最能代表你的一个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