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锴来自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受北京冬奥组委借调、校党委委派,目前负责国家体育馆的志愿者工作。今天《我的双奥我的城》系列报道,来听他的双奥故事:

良博

北京体育广播双奥之声记者

冬奥测试活动期间,国家体育馆占了“四最”:建筑面积最大、观众座席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赛事构成最复杂。与之相应的是,参与国家体育馆服务的志愿者,也是本次测试活动里人数最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锴介绍说:“这次测试活动,国家体育馆志愿者一共232人,其中有162人是来自于我们的北京的8所的高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志愿者,分布在20个业务领域。在测试活动中,我们基本上把志愿者领域涉及到的一些测试要点,都进行了相应的测试,也达到了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我们志愿者都展现出来了很好的精神面貌,彰显了我们志愿者的精神和风采。”

说起郭锴和奥运的缘分,时间还要追溯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郭锴在北区场馆群带领一个50人的团队负责检票和吉祥物引导工作,如今回忆起那段难忘的经历,他仍然历历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锴回忆说:“我们负责检票,还负责福娃的引导,实际上是5个福娃。在检票口,有充气的福娃,需要人进去去充当吉祥物,跟观众一起拍照,这个工作是很难的。那里头当时只有一个小的鼓风机,完全是自然风,本来站岗上限时间是半个小时,但是由于我们的观众特别热情,我们的志愿者就在里面,就一直陪到没有人再想跟他合影了之后,才去换衣服,换另外一个人来,全身都湿透了。”

郭锴目前担任国家体育馆运志愿者领域经理,主要负责志愿者服务。谈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他心中充满无限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锴说:“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是一种幸运,一种荣誉。这次参加冬奥的筹办工作,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这是对这两次奥运的一种转变。因为有了2008年的参与经历之后,我更深懂得志愿服务的精神。现在作为一个业务领域的管理者,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觉得更多的是责任体现,是鞭策,同样也是对我的激励。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能够把冬奥服务好,把志愿精神传播好,进一步的让世界各地人民看到我们中国志愿者的志愿精神,也希望我们的冬奥会一定能够圆满顺利。”